大河网

“花生院士”开讲春播第一课

2024-04-19大河网-河南日报

张新友在田间向学生讲授花生播种知识。本报记者 谭勇 摄

  □本报记者 谭勇

  一日三餐对我们有多重要?

  “据统计,中国有超过14亿人口,每天消耗70万吨粮食、9.8万吨食用油、192万吨蔬菜和23万吨的肉制品。人类的食物中,有95%直接或间接来自土壤,我们以9%的耕地、6%的淡水,养活了全球约18%的人口,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贡献……”

  台上,头发灰白,戴着黑框眼镜的长者娓娓道来;台下,孩子们听得专注入神,不时报以热烈掌声。

  谷雨节气前一天,4月18日,中牟县河南顶顶牛“向上吧!农场”,在2024年“绿色点亮生活,健康护佑生命”主题实践活动谷雨播种节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为来自郑州市郑东新区康宁小学和新城小学的孩子们开讲“春天播种第一课”。

  现在的食物丰富多样,如果通过“时光隧道”回到秦朝,能够吃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通过张新友的讲解,孩子们得知,别说西红柿鸡蛋面、薯条等在秦朝吃不到,甚至连现在再普通不过的西瓜、苹果、大白菜等水果和蔬菜在当时也吃不到。“当时的普通民众吃的是五谷,即稻、黍、稷、麦、菽,也就是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大豆,这些多是中国起源的作物。”张新友说,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打通后,大批的农作物才逐渐引入了中国,才有了种类多样的食材。为了让外来农作物适应我国生态环境,我们勤劳智慧的先辈及一批批农业科学家进行了持之以恒的驯化改良。

  河南省是全国第一花生生产大省,目前种植面积占全国28%左右,总产量约占全国的33%,亩均单产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60公斤。张新友被誉为“花生院士”,从事花生研究40年,让河南花生育种走在了世界前列。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时节正是播种栽苗的好时机。张新友脚步轻快地走进学生种植实践基地,看到孩子们挥锨执铲的劳动场面,不住地点头赞许。踩着松软湿润的黄土,张新友来到一群孩子中间蹲下,为他们深入浅出地讲解花生播种的要点:“同学们注意,花生播种要掌握几个重点,那就是气温要适合、墒情要适宜、深度要适中、行距株距要合理,这样播种后,花生才会出苗快、出苗齐、长势壮,为高产打下基础。”

  “我原来以为随便把一粒花生埋进土里就行了,没想到播种还有这么多讲究,看来农业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里面有很多科学呢!”新城小学三年级四班郝雨欣同学说。

  张新友捏起一粒花生种子,手把手教孩子们怎么播种,孩子们神情专注地边听边问边学,然后按照示范操作在自己班级的“责任田”里播下花生种子。看着孩子们认真播种的样子,张新友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现在已经进入分子育种时代,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结合,进一步提高育种效率,有可能把花生育种周期从8到10年缩短至3到5年,甚至更短。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我们团队已经创造出抗除草剂花生,以及能够产生稻米香味的花生品种,不仅改善了花生的风味,而且花生秸秆作为饲草适口性更好,牛羊也更喜欢食用,所以新技术应用的潜力是巨大的。”张新友热情寄语在场的小学生,在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播下热爱农业的种子,希望将来涌现出一批像袁隆平院士一样的科学家,为农业强国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编辑:陈静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