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平顶山市湛河区:小公厕透视社会大发展

2019-08-20大河网

大河网讯  “这儿有热水供应真是方便!”8月20日上午,在平顶山市开源路与湛南路交叉口一公厕门口,76岁的赵志刚刚走出公厕,公厕管理员贾新海已经接满开水的水杯递到了他手中,王福田忍不住说。

赵志刚是平顶山市一企业退休工人,每天早上在湛河上溜达一圈,然后到该公厕方便一下,洗一把脸,是他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尤其是近年来湛河区环卫局在该公厕门口增设了免费茶水供应点之后,赵志刚几乎每天都要在散步结束后来这里接一杯开水解渴。

现年45岁的贾新海是平顶山市湛河区环卫局的环卫工,已经在公厕的岗位上工作了27年,他的经历折射着一个城市综合素质的不断变化和提升 。

1992年,18岁的贾新海被招工到公厕班。刚上班那阵,他的心里老大不乐意。当时的公厕里还是地沟式便池,粪便要半个小时集中冲刷一次。虽然贾新海一天往公厕撒三四次盐酸水,但依然有蚊虫乱飞,很多人直到万不得已才捏着鼻子匆匆入厕,甚至一部分居民将不满的话语写的满厕所都是。当时,贾新海在上班时间要一直带着口罩,熏着蚊香,每天下班的首先做的事情就是赶紧洗澡、换洗衣服,要不衣服上就会有异味。

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公共卫生环境,提升市民素质,从1995年开始,平顶山市持续开展了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为内容的“三优杯”创建活动。该市对全市公厕逐次进行了改造,将地沟式便池全部为直冲式蹲便或坐便,使所有公厕都实现了随时冲洗。同时,各公厕还配备了灭蝇器具,墙壁上也悬挂有提醒居民文明入厕的标语,入厕的居民比起以前从容了许多。

为进一步方便居民,从2005年起,平顶山市区的所有公厕免费供市民使用,并且将公厕使用时间从原来的10个小时延长到16个小时。如此以来,尽管每天入厕的人数比过去增加了一倍多,但因为很多居民都养成了自觉维护公厕卫生的习惯,贾新海的工作量整体并没有增加。

从2007年起,平顶山市接连开展起了创建森林城市、旅游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活动,公厕作为透视城市综合素质的窗口,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该市专门为公厕安装了残疾人专用通道和防滑地板等人性化设备,并根据人口密度增加公厕数量。

据统计,截止目前,仅该市湛河区,公厕数目从起初的13所增加到了目前的42所。在贾新海上班的公厕周边1000米的范围就有4个。入厕排队的现象再也看不到了,贾新海的工作量难得轻松了一些。

从2011年起,湛河区环卫局以公厕为单位,开展了“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提倡公厕卫生客厅化,鼓励公厕管理人员对入厕不方便的人员提供搀扶服务。环卫局还在公厕门口配备茶桶,由公厕管理人员负责,免费向过往行人供应茶水。该局定期到公厕门口向群众进行满意度调查,把群众的意见作为评选“党员示范岗”的重要条件,公厕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由此得到不断改进。

“我的工作岗位虽然27年来从未变过,但它见证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贾新海说,“27年来,我的工作环境天天在改善,身边居民的觉悟天天在提升,这让我很知足。” (蔡长伟 张旭长)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