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疫”线人物 | 信阳市疾控中心涂新亚:“刀尖上”行走,战“疫”中成长

2020-03-21大河网

大河网讯 2019年11月初,入职,信阳市疾控中心。

2020年1月底,接受培训,上战场。

2020年1月至今,战斗,未回家。

这是信阳市疾控中心“新兵”涂新亚的工作履历,短短两个月,从初入社会到“久经沙场”,完成了从“新兵”到“尖兵”身份的蜕变,成长,看似一瞬间的事,却是在“刀尖上”行走,在与病毒最近距离的交锋中历练。

初出茅庐上战场

1月20日,农历的腊月二十六,涂新亚记得特别清楚。就在这天,他被抽调到新冠肺炎检验检测技术组,承担新冠病毒检测任务。接到检测任务的那一刻他悄悄地退掉了回周口与家人团聚的火车票。

面对这个未知又可怕的病毒,要从一个“新兵”一下子转换成检验检测技术组的核心成员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尽管之前已经有过培训和演练,也提前做好了各种准备,但走进实验室特别是打开送样箱的那一刻,他心里难免还是有些紧张。身上的防护服就如同穿着一副铠甲一样,密不透风,感觉十分憋闷。不到半个小时,汗水就湿透了衣服紧贴在皮肤上,浑身难受,眼镜上也开始起雾,护目镜的绷带勒得脑袋隐隐作痛。样本灭活、提取、点样、扩增……伴随着实验一步步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些所有身体上的不适和之前内心的忐忑也就逐渐淡忘和消失了。

“新兵”到“尖兵”的历练

检验人员是行走在刀尖上的侦察兵,他们距离病毒仅十几厘米甚至几厘米,是与病毒最近距离的交锋。试剂准备、标本编号、核酸提取、PCR检测,这些看似简单的步骤,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必须全神贯注,不能有半点差池,他深知检测的过程稍有差错,自己很有可能会感染上这种让人闻风丧胆的病毒。

实验室没有硝烟,但检验员必须时刻枕戈待旦。随着样本量的不断增多,检测压力也越来越大。样本量大,加班加点便成了常态;防护服紧缺,就减少进实验室人员,一人干两人的活。为了节省时间和宝贵的医疗资源,一进实验室他就不能上厕所,不能吃饭,不能喝一口水。平均每天在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十余个小时超负荷的工作,闷热、疼痛、饥渴…让他疲惫不堪,身体严重透支,经常走出实验室后他连与同事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但他始终没叫一声苦,没喊一声累。在与病毒交战长达60天的时间里,他与检验室其他三位同事共计检测疑似患者样本约4000份,出色地完成了疾控中心的检测工作。

别样的除夕夜

大年三十除夕夜,本是家人围炉团聚,促膝守岁的美好时光,而今年的除夕却因新冠疫情的到来,注定不平凡。第一次一个人远离家乡在外过年,今年的除夕,没了家人的陪伴,涂新亚与值守工作岗位的其他同事在单位食堂吃了一顿简单而又特别的年夜饭。趁着吃饭的时间,此时的他只能通过视频给家人拜年,与家人的对话没了平日的寒暄,只有彼此深深的牵挂,视频中母亲看到儿子脸上被护目镜和口罩勒出的印痕,心疼的几度哽咽,“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母亲反复地重复着这句叮嘱而舍不得挂掉电话,他只能故作轻松地告诉家人不用担心自己,等抗疫胜利后就回家。挂掉电话的那一刻,多日的压力和对亲人的思念让他所有的坚持瞬间崩塌,鼻子一酸,泪水忍不住浸润了双眼。

战场之上的誓言

疲惫的面容、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空气,这是涂新亚和其他检测人员在检测室经过数个小时奋战之后的常态,由于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和口罩,他的脸上落下了深深的压痕,因为呼吸不畅他的双颊憋得通红,但这些困难都没有让他退却,反而越战越勇,并于2月10日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战场上的誓言显得尤为滚烫,这不仅是他的入党志愿书,也是他面对疫情时的请战书,更是他面对疫情时签的生死状。他表示自己会用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坚决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不退疫情誓不退却。

经过“战役”的洗礼,他逐渐成长为疫情防控战斗中的排头兵和中坚力量。从“新兵”到“尖兵”身份的蜕变, 不是因为他的无畏,正是他心中有畏,有对生命、对责任的敬畏之心,指引着他在疫情肆虐中明确自己要走的道路。晨曦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不为别的,只为使命所系,初心不改!(薛小磊 张瑞杰 李曼 谢慧敏)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