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警察故事|张玉兰:用真情擦亮“民心窗口”

2021-10-29大河网

大河网讯 人的一生中,总会与警察发生交际,而派出所户籍窗口无疑是百姓最熟悉的地方之一。在平顶山市公安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分局,有这样一个户籍民警,她怀着一颗质朴的爱民之心,努力解决办事群众的“烦心事”,用对群众的一腔真情和爱心擦亮小小的户籍窗口。她就是示范区分局湖滨派出所户籍民警张玉兰。

2012年5月,因工作需要,张玉兰被调至户籍室担任户籍民警,初来乍到,业务知识是横在面前的一道坎,但是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和责任心,她很快熟悉了户籍业务,并探索出了独特的工作法。自担任户籍民警数10年以来,共办理身份证 20800余人次,新生儿落户5800人、死亡注销796人、户口迁移7829人次。

心系群众 热情服务

警务机制改革以来,张玉兰来到湖滨派出所担任户籍民警。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直接面对群众的窗口,户籍室则作为公安机关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对外窗口,犹如一面镜子,照亮的是整个公安队伍的形象。

在工作中,张玉兰同志始终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一面镜子,一把尺子,努力做到“嘴要甜,手要快,腿要勤,眼要明,心要细,情要真”,热心接待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群众,把群众利益作为首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了辖区群众的理解和好评。

2021年9月29日下午临近下班时,一位老大爷匆匆走进湖滨派出所户籍室,焦急地说道:“ 姑娘,我这身份证号咋变了?我去车管所办理车辆过户,办到最后一道程序了,发现机动车登记证书上的身份证号与我现在的身份证号不一样,我也不知道啥时候变的呀?这可咋办?”“您先别急,坐这歇会儿,我给您查询一下啥情况”。安抚好老大爷,张玉兰立即上网查询他的信息变更情况,发现他身份证号的确变更过,但变更前的老身份号与机动车登记证书上显示的老身份证号也不一致。

一连查了两个身份证号都与证件不一致,刚稳住的老大爷又慌了,有着丰富经验的张玉兰微微一笑说:“大爷,不慌不慌,您这户口都迁过几回啊,最早是从哪迁出去的?”大爷回忆了片刻,说出了地址,张玉兰立即和当地派出所的户籍民警联系,让她们帮助查阅原始纸质户籍档案。十多分钟后,张玉兰收到了回复,已查阅到了老大爷的原始户籍档案,该户籍档案上的身份证号码与机动车登记证书上的身份证号一致,张玉兰迅速为老大爷开具一份变更证明交到他手里。

此时已过了下班时间,老大爷激动地接过变更证明,他说“姑娘,太感谢你了,我原以为这辆车过不成户了,你们为我解决了大麻烦呀!”

兢兢业业 无私奉献

为满足新时期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张玉兰同志广泛收集群众意见,想点子、抓创新,力争做到方便与民。

2021年6月30日上午,两位神色焦虑的老人匆匆走进湖滨派出所户籍室,称儿子刘某患有精神障碍疾病,言语动作多有暴力倾向,他们打算将儿子送医治疗,却发现儿子身份证早已过期无法入院,多次劝说儿子到派出所办理身份证,儿子不配合。他们只能来到派出所求助户籍民警。

 了解完情况的张玉兰迅速与社区民警李国海、吴国勋联系沟通上门办证事宜,随后便带领2名辅警驱车前往刘某家中为其办理人像采集。

在刘某家中,刘某赤裸着上半身,不愿配合民警采集信息,还辱骂民警和其父母,甚至动手推搡。为此,张玉兰想尽各种办法,不断劝说,最终让其穿上了衣服,校正好坐姿,成功采集了人像照片。 

烈日炎炎,酷暑难耐,张玉兰做好采集工作后汗水已经浸湿了警服。刘某父母感动不已,连声感谢到:“民警上门办证为他们解决了大难题!”。

严于律己 廉洁从警   

张玉兰同志深知自己是窗口单位,她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公安机关的形象,为了一己私利或有些群众因为种种原因,想钻空子,打擦边球,办理一些不合法的业务。往往以金钱或物质为引诱,找她办一些不能和不该办的事,亲朋好友也常常以“情”求之,对此,她都有清醒的认识:“吃别人的嘴软,拿别人的手软,只有清清白白做人,才能公公正正干事”。

一次,一位村民想给无《出生医学证明》的孩子申请落户上户口,便拿着礼品送给张玉兰请求直接给她的孩子落户口,说反正领导也不知道,等事情办好了我给你钱,你就帮帮忙吧。

张玉兰断然拒绝,并给她进行了耐心地说服解释。多年来,张玉兰无数次拒绝一些群众提出的违反政策的不合理要求,用一身正气维护了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书写了对公安事业的一片赤诚。

点点滴滴,洒向人间的都是爱。张玉兰同志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但是她凭着一股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人生信条,常修为警之德,深怀爱民之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一颗感恩的心,在平凡的岗位中踏踏实实工作,默默无闻奉献,用她的热心、细心、耐心和爱心,树立了一个户政窗口民警的良好形象,赢得了老百姓的广泛赞誉,为新时代公安工作谱写了绚丽的篇章。 (蔡长伟 袁晓君)

编辑:张馨予  审核 :贺心群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