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平顶山市卫东区:加快“五链”深度耦合 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大盘

2022-08-04大河网

大河网讯 近日,投资7.5亿元的400万吨建筑废弃物再生项目、投资1.2亿元的逍窑妙境度假区项目陆续开工,为平顶山市卫东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强劲动力。

今年以来,平顶山市卫东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要求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聚焦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样板区目标,大力实施“四个拉动”,加快“五链”耦合,大上新项目,激活新需求,优化新服务,构建新生态,壮大新动能,培育新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上半年,该区GDP增速4.8%,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25.3%,税收增速29.8%。

该区坚持项目为王,全力壮大产业链。把“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作为拉动内需主抓手,紧盯项目建设三率,加固经济大盘基础。实行“15316”重点工作统筹协调推进机制,突出专班领衔、专题调度、三领三助、四比一树,2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5亿元,完成率59.97%;7个项目进入全省重大项目建设白名单,2个项目列入市“四保”。围绕现代物流、循环经济新材料、尼龙专用装备、电子半导体等主导产业,精细完善“四张图谱”,精准开展“四个拜访”,新签约重庆医药冷链物流、国大药房冷链物流等亿元以上项目25个,投资额44亿元。合同引进省外资金80.72亿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61.55亿元。紧盯项目投资入库,制定“四库四转”、投资项目入库奖励办法,前 6个月新入库“四上单位”8个,同时,积极推进问题楼盘化解,全力保交楼、稳民生,累计争取棚改专项债券等专项资金1.65亿元。

该区坚持科技为先,着力培育创新链。坚持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环境一体发力,加快由“资源型”向“创新型”转变。“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作用凸显,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新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5家企业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家,省市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达到24家。依托平煤神马集团作为全国重要半导体原材料供应商的产业优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先后聘请电子科大、中科大、西北工业大学等科研团队,联姻上海恒玄科技、山西烁科晶体、江苏吉芯微电子、厦门三安光电等领军企业,加快碳化硅电子半导体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原材料制备、封装、晶片加工一条龙产业链。完善上海股权交易中心卫东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平台,加快实现规上企业创新全覆盖,精准指导14家企业申领创新券。扎实推进在外优秀人才“归根”工程,加快高层次人才公寓建设,全方位构筑平顶山东部科创新高地。

该区坚持需求为要,持续完善供应链。把消费带动、物流保供作为稳增长的关键一招。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建立物流运输企业“司机之家”,帮助“白名单”企业所属车辆享受3个月的高速通行费8折优惠政策。实行营运车辆年审业务延期办理,对逾期未年审的,统一延期3个月办理期限。举办为期三个月的首届消费节,开展夜间消费、“6·18”夏季购车节、商超促销、文旅和农产品展销等让利活动,通过折扣、抽奖、满减、发放消费券等方式恢复市场活力,深挖消费潜力。加快土寨沟逍窑妙镜高端民宿度假区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夜间消费、直播带货、文化创意等新消费点,推动文商体旅深度融合。

该区坚持企业为上,全力保障要素链。积极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企业和项目倾斜,严格落实税费组合式政策,举办“卫您融”系列活动,在设立产业创新基金、创业担保贷款、乡村振兴“整村授信”方面靶向发力。上半年累计退还各项税费13377万元,为62家创业实体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54万,5次政银企对接发放普惠性贷款1.53亿。全力推进投融资平台和现代服务业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以改革释放发展动能。积极落实“三区三线”国家战略要求,扎实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和“百园增效”行动,拓展用地空间,保障供地需求。

该区坚持环境为优,补齐延伸政策链。树立“企业至上、人才至上”理念,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卫您办”服务品牌。突出外贸拉动,为重点外贸企业平煤神马实业股份、平棉集团办理省市补贴资金35万元,指导平棉集团申报产品认证资金,助力企业扩大进出口业务。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梳理区级问题117个,已解决113个,解决率96.5%。扎实推进南向学习赴厦门“筑桥行动”,谋划与平煤神马等大企业合作实施干部双向交流“百人计划”,全方位提升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能力。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在行政审批大厅开设服务企业专区,全区各类市场主体累计达到36249户,同比增长6.56%。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实施职业培训助企强技、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等活动,新增技能人才8163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306人,均实现“双过半”。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公共服务进校园”“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活动,全区城镇新增就业564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3人。(蔡长伟 朱江淼)

编辑:张馨予  审核 :孙华峰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