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在河南农大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2019-09-10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张楠)9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对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要求,对广大师生予以勉励和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通过新闻媒体刊出后,河南农业大学师生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多种渠道,汇聚在会议室、办公室、教室、图书馆、餐厅、宿舍,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这封回信中提的出要求和期望。总书记这封热情洋溢的回信,像春风,像春雨,滋润着农大师生。

施展青春才华 做好“燃料”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同学们当中引发热议,“大家兴奋得睡不着觉,家人还专门给我打了电话。总书记的回信情真意长,让我们农大学子感到习大大的温暖,也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河南农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张钰杭感慨,自己立志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要树立远大理想,不忘求知之心,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不断添加祖国前行的“燃料”。

“作为河南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深感荣耀。”林学院学生杨淑越说,要争做“一懂两爱三有”大学生,立足自身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的广阔天地,施展自己的青春才华,为农村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拿出更多科技成果 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作为一名曾经全程陪同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尉氏县张寺镇麦田视察指导农业生产的河南农业大学教师, 农学院教授郭天财表示,作为一名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和重要商品粮调出省的涉农高校教师,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内涵和精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郭天财说。

林学院教授范国强表示,要牢记培养高水平林业人才的使命,拿出更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林业科技成果,扎实做好先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工作,以实际行动助推林业建设发展。

牧医工程学院教授张龙现表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作为科技工作者,面对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急迫感使命感,去解决养殖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服务好产业发展。

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王振锋表示,作为一名农业工程领域的高校教师,努力培养更多的本科生、研究生结合河南实际,研发农产品物流新技术,深入推进基于低碳物流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

“短短1分43秒300字的回信内容听得大家热血沸腾,习近平总书记对70年来涉农高校的办学使命、办学成果给予了肯定,也给了全国130万农林师生充分的自信,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在为‘三农’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征途上。”经济与管理学院辅导员冯慧丽说。

弘农爱国 不断拓展深化高等农业教育内涵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围绕党和人民需求办大学。近年来,河南农业大学在这份初心下始终努力奋进着。

“要进一步增强办好高等农业教育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突出农业高校办学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提升强农兴农的自觉行动和过硬本领,进一步浓厚学农爱农为农的理想情怀和奉献意识,不断拓展和深化高等农业教育的内涵。”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魏蒙关表示,要为我国“三农”事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提供有力科技、人才、智力支撑,在新时代里实现新作为。

作为身处全国重要农业大省和粮食大省河南的高等农业学府,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回信要求,就要弘农爱国,自觉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战略需求。

在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看来,学校要担负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担负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的重任,就要坚持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构建教室、实验室到生产一线的快速通道,把农业高校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智力优势转化为强农兴农的不竭动力。

编辑:王佳  审核 :许会增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