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信息化教学的河南实践|郑州回中董雪霞老师:创设互动情境,用线上教学之“机”激发线下阅读之“趣”

2020-03-24大河网

编者按: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2年,全面实现“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教育部再推教育信息化。近年来,河南教育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在教育资源共享、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即日起,大河学堂将联合大河网推出《信息化教学的河南实践》专题报道,聚焦信息化教学的河南实践,展示河南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成果。

大河网讯 “语文学科的线上教学,如果像传统课堂一样,将一篇篇课文生硬地搬到缺少互动情境的线上教学,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如果能以教材名篇之‘点’带动名著导读之‘面’,用线上教学之‘机’激发线下阅读之‘趣’,那才是最好的停课不停学。”3月23日,郑州市回民高级中学董雪霞老师跟大河网记者分享到。

  (个人照片)

董老师是郑州市回民高级中学的一名高一语文老师,有多年宏志班班主任的经历,在课堂改革方面,重视基于核心素养的变革,走在课堂改革的前列。

  (《图说天下》分享课实录,该视频由学校提供)

董老师的《图说天下》分享课,将疫情作为知识情境,创造最真实的任务情景、综合的探究情境、开放的问题情境,来设计议论文片段写作线上课堂。学生通过观看《央视主持人大赛》中“90秒即兴评述”片段,总结新闻评述写作技巧,再结合8张疫情防控图片任选其一进行议论文写作,小组交流,合力打造一个优秀作品,并推荐一名评述员录制视频线上展示,老师点拨,纠正再练习。

据悉,为了将“停课不停学”落到实处,郑州市回民高级中学利用信息化手段设计了“线下个人独立学习+线上教师导学点拨”混合式学习模式。课前,学生依据学历案自主学习;课中,依据学习反馈,小组视频讨论,教师点拨;课后,各科教师在线上成立不同层次的学生群,有针对性进行作业批改和反馈。教学设计突出学生学习的“经历”,教师的角色从“主播”变成“导演”“学伴”。学生能独学不互学,欲互学先自学,从而保护学生的学习力和学习兴趣。(赵佳)


编辑:王佳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