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翻山越岭,合肥民间庐剧为老区人民送去“文化年货”

2018-02-13合肥在线

  新春佳节怀着对革命老区父老乡亲的感恩与关怀,2月11日,由合肥市民营文艺院团协会组织的民间艺术家驱车近300公里来到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古碑镇水坪村,为这里的老百姓送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年货”。

  历经山路十八弯 路途颠簸使演职人员晕车

  2月11日清晨7点,天色微亮,来自肥东县青年庐剧团、合肥雨中语文化传媒公司、庐江县群英艺术团、巢湖市王小五戏剧团的32位民间艺人便齐聚合肥市文广新局集合点,准备乘坐大巴车前往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古碑镇水坪村。当大巴行驶了两个小时小时抵达金寨高速出口后,又驶上了“山路十八弯”,由于坡陡弯急,大巴车光是熄火便不下于三次。


经历“山路十八弯” 前往水坪村的路上

车辆抵达位于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古碑镇水坪村

 

  在一处接近60度的爬坡路段,甚至刮擦到了车辆底盘。记者的身旁是一位年过五旬的来自肥东的庐剧名角张丽萍,由于晕车厉害,她在路上忍不住吐了3-4次,整个人差点晕厥过去。“今天我一定不能拖全车人的后腿”她说,最后在同伴照料下,历时4个半小时,依然坚持到了目的地。

  经典国粹轮番上演 “文化年货”让观众拍手称好

  原先计划下午两点整开场的演出,不到一点就不断有周边的街坊邻居手拿“小板凳”聚拢在舞台前。“我今年已经71岁啦,听我家门口张大妈说今天下午有好戏看,我就带着我家孙子一起来了,快过年了来凑凑热闹也好。”家住水坪村的村民刘奶奶说。


舞台前围满了前来观看的当地群众

  民艺“春晚”在一曲接地气的庐剧《秦雪梅观画》中开场。演员是一位来自肥东县青年庐剧团的年轻“旦角”,只见她略施粉黛,身着红色罗绸,嗓音清亮,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中无不将秦雪梅这一古典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


庐剧《秦雪梅观画》

川剧变脸

  随后舞台上轮番上演黄梅戏《楼台会》,小品《圆梦》,葫芦丝独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等经典国粹轮番上演,台下观众更是听得如痴如醉。其中小品《圆梦》说的是一位出自贫困山区通过自己努力考取重点大学的小伙子,由于家庭贫困一开始担心伤不起学,后来通过国家助学贷款的方针政策最终圆梦大学的故事。这个取材于农村的题材让现场观众感同身受,博得阵阵掌声。


葫芦丝独奏《月光下的凤尾竹》

前来观看的既有老人 同样吸引了年轻人及儿童

       记者观察到在现场围观群众中既有外出务工刚归来的年轻人,也有一辈子在山中务农的老人家,甚至还有一家三代人一起来观看的。“我最喜欢的是葫芦丝,因为它听上去很好听,让我觉得很开心。”一位跟着妈妈前来观看的7岁小女孩说道。

  民艺协会团长管祥友:心系水坪村 为革命老区送“文化年货” 

       据本次活动的主办方合肥市民营文艺院团协会会长宣祥友介绍,他们是一个民间艺术家组织,成员分别来自肥东县庐剧团、合肥市群英戏剧团、巢湖市王小五戏剧团及合肥雨中语文化传媒公司等艺术机构。


黄梅戏《楼台会》

      “我们很早之前在新春佳节之际深入的基层中,走进百姓群众中为他们带去喜闻乐见的剧目演出。这次活动正好是古碑镇水坪村的书记提前联系我,表达出想请我们去慰问演出的意愿,我当时就一口答应下来了,可谓是一拍即合。水坪村是国家级贫困村,这里的老百姓在不断发展经济脱贫的同时,同样需要精神上的食粮。因此这次新春走基层送文化年货的活动,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也让我们的这一心愿得以实现。”宣祥友说。

                                                                            ·合肥在线记者  甄旭·

  

编辑:林辉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