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解密档案】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旧址探秘·上:日本为何两度在郑设领事馆?

2018-04-11大河网

  领事馆院内景象。左侧远处为近年所立郑州日军大轰炸死难同胞纪念碑,1938年2月14日,日军轰炸郑州,炸死炸伤无辜居民500余人。

  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旧址全貌

  □大河报记者孟冉文李康图

  核/心/提/示

  如果不仔细查找,那两栋被周边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商厦环绕的青灰色小楼,肯定不会引起您的注意。两楼位于郑州市东三马路80号,均为两层,整个结构状若碉堡,看上去非常坚固。

  事实上,这两栋5年前重新修缮的楼房并非普通建筑。“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人将这里变成了日本驻郑州领事馆,直到1937年8月9日,该领事馆被迫降旗关闭。

  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是如何设立的?这个实为日军特务机关的领事馆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本报联合省档案馆拨开层层迷雾,为您详细解读发生在日本驻郑州领事馆的诸多秘事。

  遗存被闹市包围的特殊建筑

  刘东亚第一次见到东三马路上的那两座二层楼房,是在上世纪50年代。

  “当时,小楼是郑州向阳区(即今天的管城区)区政府的办公场所,后来区政府搬走了,又被市饮食公司占用。”刘东亚,今年80岁,河南博物院副研究员。刘东亚第一眼见到那两处建筑就觉得不寻常,具有如此鲜明日本设计风格的建筑,别说在郑州,就是在全河南省也找不出第二个。

  醉心考古的刘东亚,对古旧奇异的事物总是很感兴趣。得知小楼原为日本驻郑州领事馆后,刘东亚更想研究它。2004年4月,郑州市文物局决定对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旧址进行维修,刘东亚有幸成为该建筑维修评委团成员。

  “老建筑,里面很阴凉,待久了会叫人毛骨悚然。”刘东亚回忆第一次进领事馆时的感觉。他说,领事馆馆址共有南、北两座楼房,南为一号楼,北是二号楼,主要机关设在二号楼。一号楼紧挨路边,砖木结构,面阔五间,屋顶铺小青瓦,进深两间带后廊,明间安有两扇带铆钉的铁门,一层是水泥地板,二层为木地板,木楼梯。二号楼也是砖木结构,一层和二层各有11间屋子,筑有地下室,除一层的三间地面为水磨石,其余房间均铺设木地板。另外,二号楼前檐下有东、西带垛墙的阳台,后檐东、西山墙外还各有一个木制小阳台。

  “一、二号楼有地下通道相连,整座建筑的设计还是比较精细的,房间的面积都不大,约五六平方米,体现了日本人的居住习惯。”刘东亚说,而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领事馆旧址,是按照其本来面目修缮的,还原了当年的建筑状态。

  在东三马路附近的银基商贸城,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发现不少人对日本驻郑州领事馆知之甚少。在旧址旁边,一些年轻人甚至误以为那两座楼房是私人住宅,“那是有钱人家盖的房子吧?”一名姓林的小伙子说。记者提醒他注意小楼门口不远处立的一块石碑,他看到上面刻着“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旧址”的字样,惊奇地说:“咦,咋没听说日本还在郑州设过领事馆呀?”

  战前日本两次在郑设领事馆

  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旧址始建于何年?对此,刘东亚给出的答案不甚确切,“根据原建筑的砖石、木头等材料分析,我觉得建造年代应该在1925年至1928年之间。”他说,要搞清楚领事馆的设置,有必要了解20世纪初期郑州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当时,郑州得京汉铁路与汴洛铁路交会之利,迅速成为一个以棉花贸易为主的商业中心。随着1904年京汉铁路的通车,郑州作为商品集散地的枢纽地位渐趋明朗。1905年,河南巡抚上奏清廷申请开放郑州为商埠,获批,但后来随着清王朝的覆灭不了了之。民国时期,河南成为军阀混战的主要战场之一。1922年5月至10月,冯玉祥出任河南督军。就在当年,经北洋政府外交部核准,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成立。

  1927年6月,武汉国民政府北伐军与冯玉祥所部在郑州、开封会师。之后,冯玉祥出任河南省主席。冯玉祥决定设立郑州市,并组织了市政筹备处。其间,郑州地区商业活动一直比较活跃。国内报刊上关于郑州地区的各种报道经常出现,也表明了人们对于郑州这个商贸之地的重视。

  此时,已经凭借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沿海、长江沿岸地区获得巨大经济、政治利益的日本商界闻风而至,在郑州开设洋行、推销商品、收购货物、承揽工程,采取各种手段打入郑州市场,并以此为基础,对河南以及西北各省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扩张。有一种说法是,1927年,日本驻郑州领事馆主体建筑开建。

  1928年,冯玉祥撤销了日本驻郑州领事馆,但日方并不死心。1929年7月,日本政府再次向中国政府提出在郑州等地新设领事馆,经过两年交涉,获中国政府同意。

  “近代以来,日本在中国尤其是东北地区设立了众多的领事机构,郑州领事馆是抗日战争爆发前在中国设立的最后一个领事馆,也是日本在中原腹地设立的唯一一个外交机构。”一直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郑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徐有礼对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极为关注,他认为,依据现有的资料,基本可以认定日本驻郑州领事馆第二次设立的时间是1931年2月3日,该任领事叫田中庄太郎。

  对徐有礼的说法,记者从相关档案记载中得到了佐证:1931年1月20日上海《民国日报》、《申报》电讯:“驻汉(即汉口)总领事19日离汉赴郑,筹备新设领事馆事宜。”2月5日电讯:“新设立之郑州领事馆,于2月3日正式开馆。”

  “遗憾的是,由于史料的缺乏,目前尚未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成员的名单。”徐有礼说,“对领事馆内部机构的设立,我们也知道得不多。”

  图谋领事馆成侵略“桥头堡”

  “铁的事实证明,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就已经制定了侵吞中国的战略计划。他们盯住郑州不放,绝不仅仅是出于经济需要,他们也是为了建立自己的情报机构,散布耳目,达到军事侵略的罪恶目的。”刘东亚说,他并不认为当时日本在郑州设立领事馆是光明正大的外交举动,“一定隐藏着险恶用心”。

  事实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郑州虽然商业活动频繁,但也只是县级建制,根本无法与北京、武汉等城市相比,日本方面为何如此“器重”郑州,反复选定在这里建领事馆呢?

  “郑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于交通枢纽地位,当时的郑州又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商埠,商业基础好。”徐有礼认为,郑州为日本提供了可以让其进行商业活动的条件,而商业活动又正好为日本对中国的军事入侵作掩护。

  “当时,郑州是一个以棉花交易为主的贸易中心,而棉花对农业、军事的作用举足轻重,日本在郑州建领事馆的目的也就自然明了了。”他说,日本驻郑州领事馆虽然设立时间不长,处理外交事务也不多,但从领事馆的种种活动看,郑州领事馆实际已成为日本向中国西北地区渗透的“桥头堡”。

  据了解,领事馆的性质是日本在郑州的外交机构,负责一般的外交宣传业务,另外,日本人在中国做了不法之事,中国方面将人捉拿之后,必须交给领事馆处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关一桩间谍案的秘闻。这一曾震动日本朝野的案件,与日本驻郑州领事馆关系密切。

  1936年1月,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改名为“郑县日领事馆”,隶属日本驻汉口总领事馆,领事为佐佐木高义,武官是增田繁雄。当年夏天,日本驻天津屯军派志贺秀二、田中教夫、山口忠勇三人到郑州,在大同路通商巷9号百花银楼后院,以“文化研究所”的名义设立特务机关,以豫陕甘三省为行动范围,收买汉奸,私设电台,搜集中方军事情报。不久,日本间谍活动被国民党郑州当局察觉。1937年1月2日,郑州当局在大同路通商巷9号查抄百余件重要秘密文件;5日,日本驻南京使馆代表抵郑;13日,此案全部证据均送往南京政府外交部,日本间谍随后被驱逐离郑。当年七八月间,日本驻郑州“文化研究所”和“郑县日领事馆”先后关闭,佐佐木高义和日方警察长平山勇被引渡回国,志贺秀二则畏罪切腹自杀。

  “这起间谍案涉及的情报都是通过领事馆传送出去的,而且领事馆注意到任何不利于该间谍机构的消息,都会第一时间通知该机构让其作出应变。”徐有礼说,“领事馆其实是日本间谍活动的庇护所。”

  示威2000多学子冲击领事馆

  日本驻郑州领事馆设立后不久,1931年秋,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消息传来,郑州地区和全国各界民众一样,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日活动。在郑州民众强大的抗日救国浪潮冲击下,日本领事馆被迫撤离郑州。

  1935年,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制造了包括一连串侵略和挑衅事件的“华北事变”。在国民政府的妥协政策下,日本步步进逼,在华北攫取了大量利益后又继续向南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1935年秋,日本驻汉口领事馆派员到郑州,谋求领事馆恢复活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即北京)爆发了规模空前的“一二·九”爱国运动,并迅速波及郑州。当时,郑州扶轮中学地下党党员段超人联合全市爱国师生,积极宣传中共的抗日救国主张,鼓动学生投入爱国运动。当年12月19日,郑州成立“学生联合会”,发布宣言声援北平学生,通电全国,要求政府抗日;12月28日,“学生联合会”组织2000多名学生,冒着纷飞大雪在陇海体育场集会,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相关档案记载:“集会结束后,学生们举行了游行示威,冲破国民军警的封锁,用砖头、石块袭击日本驻郑州领事馆……12月30日,在郑州中正学校爱国学生张璋带领下,数百名学生再次游行,并猛烈冲击日本驻郑州领事馆……”

  爱国志士们的不断声讨和破坏,加上其间谍活动的败露,最终迫使日本驻郑州领事馆难以为继。而事实上,日本驻郑州领事馆的设立,在保护侨民和商贸往来方面并无太大的实际意义。徐有礼介绍,据日本外务省统计,“九一八”事变后,从郑州撤走的领事馆成员和家属仅5人,侨民10人。据国民党资源委员会统计,1934年日本在华的主要大商店中,仅有日本棉花株式会社一家在郑州。而1936年11月,国民党当局统计各县外侨数量时,郑州仅有日本人6人。

  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日本驻郑州领事馆在政治和军事上的阴谋是无可掩饰的。2004年,日本驻郑州领事馆在被修缮期间,又发现了大量资料和证据……请关注“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旧址探秘·下”

  原载《大河报》2009年4月15日A15版


编辑:杨剑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