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从小兵张嘎传人到武警战士

2018-08-09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9日电(记者 马珊 实习记者 刘心宜 通讯员 姜润邈)武警北京总队执勤四支队的战士孟泽已经来到部队三年了,在严明的纪律和高标准的训练打磨下,逐渐有了成熟的影子。每每站在镜子前,看到军容整洁、眼神刚毅的自己就仿佛看到了外公。  

  训练中的孟泽。姜润邈 摄 

  他的外公赵波是传奇的抗日英雄雁翎队的首任队长,也是影视剧“小兵张嘎”的原型,外公不怕牺牲、勇敢顽强的精神始终是推动孟泽勇往直前的动力。就让我们从孟泽口中了解他和外公的故事。 

  小兵张嘎原型孟泽的外公——赵波。姜润邈 摄 

  我的外公荣誉加身,但他从不居功自傲。抗战时期,他曾独自缴获敌人24支步枪、4支手枪、2挺机枪,缴获日本军刀1把,独自端敌人炮楼2座,带领游击队员端敌人炮楼15座。新中国成立以后,外公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60年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参加全国民兵代表会议,接受中央军委颁发的56式半自动步枪一支。获得了这么多的殊荣,外公却很少提及,他不喜欢吹捧自己的荣誉,但他喜欢跟我讲在白洋淀打日本鬼子的故事,经常炫耀起自己的雁翎队端岗楼、锄汉奸的战斗经历,每当这时外公总是精神矍铄,眉飞色舞,好像又回到了当年打鬼子的场景。言传身教,他心中充盈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深深地打动了我幼小的心灵,以至于2015年已经被司法学校录取的我毅然决然报名参军,老师和同学很不理解,唯有我的亲人明白我内心的坚持,因为我是赵波的后人,我一定要将外公的红色血脉传承下去。 

  孟泽在学习训练之余和战友一起分享外公的战斗历程。姜润邈 摄 

  我的外公生活艰苦,但他从不给组织添麻烦。从小我就与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公家不大,只有30平米左右,分为两间,外面一间是外公的荣誉室,挂着锦旗,摆放着许多纪念品,记录着外公的所有功绩。里屋则是外公和外婆的卧室,摆设十分简单,夏天下雨屋顶还会漏雨,冬天刮风只能用塑料布把窗户封好。舅舅们也曾说过为外公换更好的生活环境,但是外公却说:“我哪都不愿意去,就喜欢咱这白洋淀。”外公用自己的行动教育我们做人不能忘记艰苦朴素的好传统。他经常说:“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赵波老人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图为2006年的赵波住的房屋。姜润邈 摄 

  家里七个孩子,全部在家务农,没有一个在政府部门上班,他从未找过上面帮忙安置。1991年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外公时问道:“老英雄,有没有什么困难啊?”外公也是连想都没想一口回绝道:“没有,我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经历过艰苦岁月的他,十分满足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从不向组织提要求。晚年的外公患上了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高昂的医药费压的舅舅们喘不过气,他们背着外公偷偷向县里申请治疗费用。外公得知后坚决要出院回家,他说:“这个病,我宁可不治,也绝对不能向国家张嘴”。看他如此坚决的态度,舅舅们只好放弃了医疗费用的申请。 

  我的外公无惧伤痛,但他十分重视子女教育。由于经常在水下作战,身上的每一处关节都在疼,但他总说没事。我曾亲眼看到过敌人机关枪射出的四发子弹击中他右肩留下的伤疤,造成了终身残疾,直到去世四发子弹都没能取出。从枪林弹雨拼杀出来的外公,无畏伤痛,但是他把子女的教育看的很重。外公一共有3个儿子,4个女儿。对他们的要求异常严格,他们是沐浴着党的光荣传统成长的,绝不允许做一丁点出格的事。有一次二舅受人之托花了500块钱请人吃了一顿饭,这件事让外公知道了,他大发脾气。他不理解,为什么办事非得喝酒不行,对二舅说:“你真的犯了法律,别说我不管你。”为这件事,父子俩僵持了一个月不说话。正是外公对子女的要求,间接地促成了我身正言明的价值观——流着红色的血,就一定要干红色的事业。 

  赵波老人作为英模代表在天安门观礼台观礼。姜润邈 翻拍

  外公直到2007年去世也没有躺在“英模谱”上挥霍名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的党魂永存,始终保持和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党和国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今的我延续着他的脚步,光荣的成为了一名武警战士、共产党员,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血脉相承,薪火相传,我会把外公的谆谆教诲牢记在心,不负期望,继续为军队事业添砖加瓦。 

编辑:史海山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