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多元共生、和谐共存、未来共享 嵩山论坛2018年会开幕

2018-09-15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徐建勋 何可/文 王铮/图

  9月15日上午,“嵩山论坛——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2018年会在登封市开幕。

  本届嵩山论坛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文物学会、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河南省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金会主办,嵩山论坛秘书处、河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登封市人民政府承办。年会主题是“多元共生、和谐共存、未来共享”,设文化论坛和海外华文媒体论坛,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海外华文媒体围绕主题开展主旨演讲、学术研讨、圆桌对话等交流活动。

  开幕式上,嵩山论坛组委会主任、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张广智代表嵩山论坛组委会对海内外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嵩山论坛自2012年创办以来,组委会以文明对话为主线,为来自国内外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政要和企业家们,提供一个文化交流、探讨问题、发表高见的平台。一路走来,嵩山论坛保持了自己的鲜明特色,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

  一是论坛坚持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这一主题。每届设置的不同议题,都与这一主题紧密契合,充分体现了华夏文明的开放性、包容性,也充分展示了全世界各种文明光彩夺目的篇章。对话增进理解、互鉴创造繁荣。论坛取得的成果也充分证明了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对话交流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二是论坛坚持民间学术团体主办的模式。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间通过民间渠道进行交流,可以更自由、更畅达、更广泛、更深入。六年来,嵩山论坛始终坚持民间团体主办的模式,邀请不同文明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高度凝聚各种文明的智慧,共同解决全人类面临的问题。

  三是论坛坚持打造高端文化交流平台。前六届嵩山论坛邀请了192位来自世界多元文明的著名专家学者,仅在论坛演讲的国际哲学院院士已达到25人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使嵩山论坛在世界哲学社会科学界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具有丰富的意涵,持久和平是目标,共同繁荣是机制,开放包容是路径,清洁美丽是追求,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集中全人类的智慧去完成。本届年会以“多元共存·和谐共生·未来共享”为主题,紧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鲜明导向,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方关切。

  “多元共存”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基本特征。中华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等多种文明共存,是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人类世界因千差万别的多元文明共存而显得丰富多彩,多元文明使人类世界生机盎然,充满发展进步的蓬勃活力。

  “和谐共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自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姹紫嫣红、各有千秋。但一个共性特征是:因交流而进步,因互鉴而出彩。一种文明形态如果拒绝与其他文明形态交流、学习和互鉴,就必然走向衰亡。中华文明是华夏文明与其他文明多元共存、互鉴共融的伟大成果,是世界四大文明中惟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形态。“和”生万物,和谐交流,互学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未来共享”是世界文明发展的美好愿景。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但是由于受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等潮流的影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发展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因此,文明对话就显得比任何时期都更重要。开展文明对话化解文明冲突,开展文明对话摈弃文化偏见,开展文明对话共筑美好未来,在对话中互学互鉴,在对话中合作共赢,在对话中共享未来。

  张广智希望大家在论坛期间,精研学理,畅所欲言,积极发表真知灼见,共绘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进步的蓝图,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嵩山论坛组委会副主任、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俊峰,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美国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士、国际哲学院院士杜维明,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秘书长王学珺也先后致辞。印度哲学研究会主席、教授西德什瓦尔拉姆斯瓦尔巴特,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张曙光、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教授亚历山大.丘马科夫,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世界伦理中心副主任樊和平,美国纽约商务传媒集团董事长、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主席冰凌先后发表主旨演讲。海内外多元文化代表、海外华文媒体高层、金融界大咖等100余位嘉宾参加了本届年会。


编辑:娄恒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