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李银河新书《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兼顾理性和文艺的心灵笔记

2019-03-10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应该如何看待死亡?爱情究竟是什么?或许你可以从李银河的新书《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找到答案。3月9日,主攻婚姻家庭,性别和性等研究领域的社会学专家、教授李银河在郑州松社书店接受了大河网记者的采访。

  从关注社会问题转移到精神领域 书写兼顾理性和文艺的心灵笔记

  本书为李银河随笔新作,收录了她对人生本质、自我存在的价值、交友之道、激情之爱、生活方式、艺术与阅读等问题的思考,呈现了一位女性主义者独立而自由的精神世界。这本心灵笔记宁静而优美,清醒而通透,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超脱但不避世的人生视角,呈现了理性和文艺兼具的独到的生命体验。

  李银河,曾因她的前尘往事和研究观点一次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但退休后的李银河便隐居乡间海滨,上午写作,下午看书,晚上看电影,关注点从社会问题转向个体精神生活,她戏称退休后是在构筑自己的“瓦尔登湖”。

  和之前专业研究不同,李银河退休后开始专注于写随笔和小说,写作变得很自由,写小说比写随笔更明显,写小说不仅是精神上的快乐,还有生理上的快乐”。

  体会爱和美 生命的意义只对自己存在

  叔本华说:人生就是一团欲望。当欲望得不到满足便痛苦,当欲望得到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摆荡。

  李银河在书中专门讨论了出世和入世的问题,“所有的年轻人在基本需求无法满足时只能在欲望的一边,想‘无聊’却没资格,对于艺术家来说,可以用艺术、爱和美来攻克欲望。叔本华还是比较宽容的。”

  李银河从小都很关注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哲学并非她的专业,“但却是内心挣扎的东西,是能真正为自己带来乐趣的修行。”

  “我们在一个星球上像蚂蚁一样生活三万多天就离去了,这是非常残酷的事实。如果能从宏观上看到‘生命是无意义’的,那么基本上参透了。”参透是否意味着随波逐流?在她看来,人在开悟之后有两个选择,悲观主义就是像出家人一样,把欲望降到最低,最后涅槃。“我主张的是参透之后的乐观主义,尽情满足自身的欲望,这样生活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快乐。”

  其实,生命的意义只对自己存在,终生都在体会爱和美,那样人生的每一天,每一分钟,对于这个人都是最好的意义。

  只要是爱,就不是错。

  浪漫的激情之爱是世间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只要是爱,就不是错。

  专业研究家庭婚姻的李银河如何看待爱情呢 ?她说,世上没有错误的恋爱对象,没有错误的爱,爱本身就是它存在的充分理由和确凿证据的。比如婚外恋、同性恋难道有错吗?可以说肉体出轨是错的,但是爱的发生是不由自主的,是非理性的,因此根本无法辨别对错。

  万一能够遭遇爱情,就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不管它有多么惊世骇俗,去享受这人生最稀有的美酒佳肴。

  爱情分三种:能否中奖三要素

  在李银河看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浪漫的爱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爱上一个人,却得到了回应是最好的,比如最高级别的一见钟情。

  另外就是单方面的,爱了却没有回应,单恋甚至是暗恋,但爱了总比一无所爱强。

  第三种情况,就是没碰见对的人。

  如果能对一个人产生爱的感觉,那是一种幸运,是“中了奖”。

  “人能不能在这一辈子碰到真爱,其实有三个因素。”李银河说,其中之一便是运气,除此之外,首先一个人心里得特别想要得到爱。“当你特别想要一个东西,你就会散发这种信息,你想要的东西接到这个信息后就会被吸引。”

  此外,还得有爱的能力。

  单身狂潮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在采访中,李银河提到“邓巴数字”理论,人类智力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圈子的人数是148人,朋友是58人,密友圈是5人,但是依然有很多人无法找到属于自己亲密关系的那5个人。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浪潮的蔓延,城市中越来越多的独立女性成了不婚主义者,对此,李银河用数据来说明现象,在北欧等国家,70、80年代已经出现了单身浪潮,美国80年代单身占30%,现在超50%。现在的日本被称为“低欲望社会”,宅男宅女对家庭生活不向往,对生儿育女担负家庭责任不感兴趣。

  而中国现在独居人口是2亿人,80年代单身人口只占2%,2007年李银河等做的《东西南北中》调查获得数据显示独居人口12%。

  “这和社会发展,文化变迁有关,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选择,在以前女性是没有经济来源的,但现在越来越多女性独立,在客观上有选择独身这种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在她看来,很多独居者并非是独身主义,是很多原因造成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城市现象,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果,不是原来乡土文化、家庭本位的传统观念。


编辑:梁倩文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