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新担当新作为”指的是什么?

2019-03-10农民日报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他的讲话引发了代表委员以及社会各界热议。他给这个农业大省提出了新要求: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那么河南能担起这个重任吗?

  今年农业的大局就是“稳”,对于河南来说,更是要突出一个“稳”字。对此,河南已有部署。3月1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这个“河南一号文件”对今年河南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习近平的讲话实际上是对河南的部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寄托了厚望。

  改革开放40年来,河南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我国粮食大省,小麦面积产量全国第一,农产品加工业走在前列,河南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粮仓,大厨房。下一步要实现稳,就要继续干,还要持续“扛”。而在如此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能够稳稳地“扛”起国家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这本身就是一种“新担当新作为”。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就需要有新担当。

  河南对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体目标上确立了一系列定量的指标,第一个定量的指标就是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9%以上。这个指标并不是特别高,但是实现起来却是特别难。河南提出要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左右。其中力争优质小麦面积就要达到1350万亩。同时要围绕增收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突出做强肉制品、做优面制品、做精油脂制品、做大乳制品、做特果蔬制品。力争新认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0家。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培育形成一批年产值超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

  产业做大做强的时候,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候。笔者了解到,一家位于豫北的老牌粮食深加工企业,目前依旧面临内外制约。外部环境主要是金融机构的抽贷、断贷和环保要求致使企业不能顺利进行生产;内因是由于发展环境的不稳定使经营决策不善,在土地流转方面租金较高,而大量资金沉淀在城镇化建设方面迟迟不能变现,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过多地承担了本该是政府的任务也造成资金压力等。河南养殖业由于长期受猪周期折磨,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瓶颈。企业家呼吁,或者财政支持或者银行贷款亟待拿出方向性措施。全国人大代表、牧原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秦英林在两会上建议,养殖业的智能化建设以及有机肥生产、无害化处理都亟待纳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并给予政策和金融支持。

  加强农业支持保护,这对一个农业大省来说,需要一次智能化的构建。河南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其中,对于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加大了金融支持的试点探索。提出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落实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健全农业信贷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机制,加快做大担保规模。按照扩面增品提标的要求,加强农业保险工作,推进小麦完全成本保险试点。用好差别化准备金率和差异化监管等政策,降低“三农”信贷担保服务门槛,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

  然而,最难啃的硬骨头并不是构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而是如何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粮食安全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如“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这个思路没问题,但上面提到的豫北那家企业就是留在县域甚至留在本镇,发展的瓶颈却并没有得到解决;如“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支持力度,提高优质粮油种植收益,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发展增值收益。”这个思路也没有问题,但是农业生产的“增值收益”更多是由大市场决定的,如何让生产者通过“稳定”实现持续发展才是最难最难的呀。

  这就是“新担当新作为”的内涵。河南,加油。

编辑:梁倩文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