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一本文学的育儿书 苗炜《给大壮的信》为孩子打开认识世界之门

2019-06-19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何为美好人生?可以想象的最好的生活会是什么模样?6月18日,中年为父的作家苗炜携作品《给大壮的信》接受了大河网记者的采访。他在这本书里回答了这些问题。儿子大壮出世后,苗炜陆陆续续写了38封信,有长有短,点点滴滴,回忆自己的成长,记录某些片段中的体验,唯愿孩子将来有一天,遇到麻烦可以透过这些记录,知道自己并不孤独。这些长长短短的信,围绕着四个主题词:智识、美、道德感、家,这也是大壮父母寄予孩子美好人生的四要素。

陪孩子无忧无虑玩耍时,会有一种恐慌

这本书其实是书信集的随笔,只不过是把孩子当成倾诉的对象。苗炜这样定义这本书。等写到38封的时候,孩子已经会说话了,随后就变成了言语沟通。

为什么会有想给孩子写信的冲动呢?苗炜说,“当父母是成年人身份的最大转变,这个身份会为自己提供一个契机,能够清晰的回想小时候的事。小孩会带给成人一个双重世界,一方面教孩子认识世界一方面回忆过往。”

有了孩子后一方面是惊奇,一方面是困惑,“这种困惑是很多年轻人不能理解的,看孩子们在无忧无虑的玩时,会有一种恐慌。”苗炜说,“因为每天把自己精力最充沛的三四个小时用在陪孩子看几百集的《小猪佩奇》《纳尼亚传奇》。孩子们看到的是一种希望,而成年人看这些是一种回归。”

看着孩子的成长,有一种非常静的感觉。苗炜在书中提出了道德感,在他看来,这其实是一个人心里因为有道德内心产生的优越感,而并非德智体美劳等规则。

家长应该做园丁,保持孩子们的童年是一种混乱的、探索世界的状态

现在整个社会产生了一种教育忧虑症,经济压力,阶层压力,同侪压力,焦虑特别明显,如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尽量不被这些影响,苗炜说,用不走寻常路,不跟随大众来化解这些焦虑可能会更费劲,只能说相对调整自己的心情。“我小时候就特别害怕家中的紧张气氛,在家里除非是在读书,否则就会不自由。家中的气场不对会让孩子和父母疏远。其实,孩子们能敏锐的感受到大人的焦虑和压力。家长们的任务是帮助孩子比较早的找到兴趣所在,听到内心的召唤会好很多。”

在访谈中,苗炜推荐了一本育儿书《园丁与木匠》,是伯克利大学一位心理学家写的。书中建议家长应该更好的做园丁,保持孩子们的童年是一种混乱的、探索世界的状态。

“我觉得其中的理念非常好,书中说我们总像一个木匠对待木头那样对待孩子,总想把他打造成一把椅子或者一个桌子,其实,父母应该当园丁,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像料理一个花园,孩子如同花园中的花草,要任由他自在地成长,孩子的混乱和贪玩是正常状态,正是在混乱和玩耍之中,他迸发出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是所谓‘园丁与木匠’的理论。”

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还是要用内容的方式做产品

相信很多人了解苗炜都是从《三联生活周刊》开始的,2015年,在杂志界闯荡多年的苗炜辞去《三联生活周刊》的副主编和《新知》杂志主编职务,并从三联书店正式离职。随后,便加入了互联网创业大军,开始互联网视频创作。

很多人惋惜一员做杂志的猛将的离开,对此,苗炜揭秘道,“技术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杂志社那种缓慢悠闲的生活方式已经终结了,很明显的例子,有的新媒体公司员工人挨着人在忙碌的工作,而杂志社以前就是交稿就行,平时空空如也,这就是构成了鲜明的反差。”

但是在他看来,很多广告主还是很愿意用内容的方式做产品。对于学新闻的人来说,现在还是媒体发达的时代。

也会有补偿心理,希望孩子有一项体育特长,体育能看到生命蓬勃向上的状态

现在的苗炜,除了工作和写作,会用很长的时间和孩子待在一起,原因很简单,“很高兴,父亲是孩子联系外部世界的纽带。”

苗炜承认自己也会有补偿心理,他希望孩子能在某项运动领域达到专业的水平。“体育散发着动物的本能体征,能看到一种生命蓬勃向上的状态,我会怕孩子过早丧失生命的热情,而体育会让人感觉活的特别有劲。”

回望这些信,苗炜说:“起初全是生命的喜悦,后来流露出了一些伤感,一些悲观。我遇到过一些委屈,也遇到过许多快乐,我没经过什么大事,不过看了几本文学书,我把书本上的经验和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讲给你,像打开积攒多年的宝贝盒子:儿子,过来,不怕你笑话,给你看看。”


编辑:郭同欢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