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姚崇的“十事要说”与开元盛世

2019-06-27大河网-大河报

《全唐文·十事要说》

大明宫

  □尚自昌 文图

  中华5000年文明的历史,让国人称道和自豪的当数西汉和唐朝。汉代和唐代在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点是国家统一、文化昌明、武功强盛、国威远播。汉朝有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唐朝则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人们统称其为汉唐盛世。

  姚崇是开元盛世的“总设计师”

  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年间提倡文教,任用贤能,使政治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天下得以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而开启这个盛世的功臣除了玄宗还有两个重要人物,就是姚崇和宋璟,源点是姚崇的“十事要说”。

  唐代历史学家吴兢以一部《贞观政要》而千古留名,他是开元盛世的见证者,时以《开元升平源》为题记写了玄宗问政姚崇的十事,就是有名的“十事要说”,认为这是开元盛世的源头。宋欧阳修等人编写的《新唐史》给予采纳并补入《姚崇传》中。鲁迅编辑的八卷本《唐宋传奇集》卷三录其全文。毛泽东读《新唐书·姚崇传》时,挥笔写下两条批注:“大政治家、唯物论者姚崇”;“如此简单明了的十条政治纲领,古今少见。”姚崇获毛泽东高度赞许的“十条政治纲领”,正是姚崇在开元之初向唐玄宗提出的十项改革建议,《开元升平源》中记录的“十事要说”。

  公元712年,李隆基为了大唐的安宁和自身的安全,再次发动政变,结束了太平公主干政的局面,唐睿宗李旦传位给太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玄宗即位后,决心励精图治,重振朝纲。于是,便打算起用姚崇为宰相。姚祟为了激励玄宗实行改革,锐意求治,全面分析了武则天晚期和中宗李显、睿宗李旦执行10多年间积累的种种政治弊端,针对严刑酷法、重用外戚、宦官干政、杀害忠良、滥造寺庙等突出问题,大胆地提出了十条意见,问皇帝能否同意并且真正做到。能够同意并且做到,他就出任宰相;否则,便拒绝接受任命。

  大唐天子全盘接受“十事要说”

  陈红晓《志在复兴李隆基》一书中,再现了姚崇与李隆基对话的内容:

  第一,自从则天太后当政以来,朝廷一直是严刑峻法。臣请求以后施政先行仁义。可以吗?玄宗一听赶紧说:这正是我期望你做的事啊!

  第二,现在国力有限,折腾不起,臣请求几十年以内不追求开疆拓土。可以吗?玄宗说:我也知道现在国库不丰,不能打仗啊。

  第三,以前女主临朝,宦官上传下达,势力不小,这是个隐患。臣请求以后不让宦官参与政事。可以吗?玄宗回答:宦官参政祸国殃民,我早就想这么做了!

  第四,自则天太后当政以来,武氏一族就开始参与政事,后来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相继揽权,官员选用就更混乱了。臣请求自今以后,皇亲国戚不要担任重要官职,斜封官、员外官这些来路不明的杂牌官员一律罢免。可以吗?玄宗赶紧说:我早知道这些杂牌官员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罢免他们,也是我长久以来的志向啊!

  第五,最近好多亲信之臣,即便犯了法,也都因为得宠免罪了,臣请求以后大臣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可以吗?玄宗说:这种事情我也早就看不下去了!

  看着玄宗的眼睛闪闪发亮,姚崇又说。

  第六,以前,宗室和外戚都竞相给皇帝进贡各种珍宝,这种风气蔓延开来,连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也都争着给皇帝送礼。他们手中的珍宝从哪里来?还不是搜刮老百姓的吗?臣请求以后除了正常赋税之外,再也不要收任何额外的献贡。可以吗?玄宗回答:没有百姓富庶,何谈天下太平!我愿意。

  第七,则天太后造了福先寺,中宗皇帝造了圣善寺,太上皇又造了金仙和玉真观,都是劳民伤财的大工程。臣请求以后不要造这些没用的宫殿和寺观。可以吗?玄宗说:我每次看见你说的这几大标志性建筑,都觉得触目惊心,怎么敢自己再去造呢?你放心!

  第八,以前几朝对大臣都不尊重,臣请求以后陛下以礼对待大臣。可以吗?玄宗说:本来就应该如此,有什么不可以的!

  第九,以前有好几个大臣都因为进谏获罪,这样的话谁还敢再进谏!臣请求以后所有的大臣都可以劝谏皇帝,批评时政。可以吗?玄宗说:我保证自己有这个容人之量。只要说得对,我一定照办!就算说得不对,我也决不追究!

  第十,陛下知道外戚专权差一点就搞垮了西汉和东汉政权吗?我们李唐王朝的情况比两汉时代还要糟糕啊!臣请求陛下把女主掌权的事情记在史书上,让后代永远记住,再也不要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可以吗?玄宗一听他说这句话,眼泪都流下来了,说:这正是我觉得刻骨铭心的教训啊,我怎么会忘记呢?

  姚崇一看玄宗每一件事都认可了,这才说:陛下果然能够答应臣这十个要求,则天下幸甚!臣一定竭尽全力辅佐陛下开创太平盛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终于接受了宰相的任命。

  “十事要说”实施和成效

  “十事要说”主要是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加强皇权,稳定政局。具体来说,就是不允许皇亲、国戚、悻臣、宦官这些非正统的政治势力参与朝政,保证皇帝的权力不受干扰。另外,还包括结束酷吏政治,施行仁政。这既是为了稳定统治秩序,也是要建立一种宽厚和谐的政治风气。第二是整顿吏治。具体来说,就是不允许任何人通过非正常途径担任官职。此外,还要尊重大臣,赏罚分明。第三方面是关注民生,改善国家财政状况。具体包括不求边功,减少军费开支;禁止滥建寺观,避免劳民伤财;禁止正常赋税以外的献贡,减轻百姓负担等等。

  玄宗任用姚崇为相,还把阻止姚崇为相的亲信比如张说调地方任职,为姚提供一个宽松的执政环境。玄宗还从自身做起,大开节俭之风,凡宫中乘舆服御、金银器物、珠玉锦绣等奢侈的东西统统焚毁,后宫嫔妃自后妃以下者都不得佩珠玉、刺锦绣;禁止天下采珠玉、织锦绣等物,违者杖罚一百。

  通过玄宗的一系列措施和努力,农业大大向前发展,农民不再因过重的赋税举家外逃,而是积极性很高地从事耕作,四海之内,无论山川还是沟壑,都出现了一派牛耕农作的兴盛景象。粮食获得大丰收,当时一斗谷物,多则一二十文钱,少则几文钱,天下户口猛增至840余万。

  随着农业的发展,商业、手工业及文化科技事业也随之繁荣发达起来。许多海外商人、使者慕大唐盛名而来,最远的波斯、大食(伊朗)都派使节来参观、访问以示友好。当时的唐朝已成为亚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作者系汝州市融媒体中心主任编辑、汝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出版有《风穴寺探秘》《汝瓷的前世今生》《汝文化简论》等书)

编辑:张馨予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