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有编号啦!年龄在半个世纪以上的法桐,成绿城古树名木“候补军”

2019-07-16大河客户端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刘瑞朝 摄影 许俊文

  距离第一批法桐落足郑州市区,时间已经过去了60余年。一个甲子的跨度,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树不同,当初的苗条小树,已然茁长膨胀,一人不能环抱,满树倒下绿荫。法桐成就了绿城,绿城承载了法桐。而目前,郑州市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普查工作基本结束,市区内50年历史以上的法桐树,都成了古树名木的强力“候补军”。

  大河报记者了解到,此次普查工作是郑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其中一部分。通过建档挂牌,落实管养责任,对古树名木和树龄50年以上的大树实行严格保护。今后,郑州市还将研究制定相应的管养措施,更好地保护市区这些饱含着人文历史气息的绿色。

  【现象】

  金水区路边法桐树 纷纷录入古树后备资源库

  三伏盛夏,法桐树下,以“经、纬”命名的金水区核心区域内,绿荫满树,削弱了滚滚热浪,隔绝了烈烈阳光。

  在这些区域内,很多道路两旁的法桐树,都是最早一批树立在郑州市区的法桐树。时光荏苒,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法桐树,如今早已亭亭如盖,撒下无尽阴凉。很多法桐,一人环抱已稍显费劲,冠幅也在肆意膨胀。

  不过,如果你足够细心,会发现这些有了年头的法桐树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近地面的腰间,“缠”上了一道红漆,红线上方还做了标记。在政三街上,两侧的法桐树都有了自己的编号,“106”、“107”、“108”,不一而足。

  法桐被编了号,是怎么回事儿?走到东西两端的路口,法桐树上各有一张深褐色的标牌。标牌上是法桐树的身份信息。树名:悬铃木;科属:悬铃木科、悬铃木属;学名:Platanus acerifolia;树龄:60年;编号:HB0105000699-HB0105000739;管护责任单位:金水区绿化管理所。而标牌上方,则赫然写着“郑州市古树后备资源”的字样。

  标牌上附有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后,手机就会显示出法桐树的身份信息,以及其生长习性、形态特征和用途。从微观的一棵树,到宏观的一类树,悬铃木的信息基本都涵盖到了。

  大河报记者走访发现,不仅是政三街,包括附近的政一街等道路两侧,法桐树也都被编了码,在路口附近还配置有信息标牌。金水区绿化管理所王建勇说,从去年11月开始,他们开展了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普查工作。截至今年4月底,普查、建档等工作陆续都做完了,目前金水区树龄在50年以上的树木都被列入了古树名木后备资源库。

  根据他们统计,目前金水区将近1300株树木都列入了古树名木后备资源库。其中除了西里路的树龄在90年的国槐外,其它几乎都是法桐树,而法桐树的树龄多数都在60年以上,属于郑州市区栽种的第一批法桐。

  【普查】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古树后备资源保护成硬性指标

  大河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住建部就将对郑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进行验收。而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引发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及申报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第三类建设管控第23项,“需完成树龄超过50年(含)以上古树名木后备资源普查、建档、挂牌并确定保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工作要求,郑州市从去年启动了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普查工作。

  树木的年龄超过或达到100岁,就符合古树的标准。那么,古树后备资源的标准又是怎么样的?郑州市绿化工程管理处相关人士说,树龄超过50年(含)以上100年(不含)以下的古树名木,都属于古树后备资源。而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科学价值、纪念意义和稀有品种,并且未被命名的树木,则被称为名木后备资源。除了考虑其年龄外,还要对树木的胸径、树高、平均冠幅等指标进行统计。

  金水区绿化管理所上述人士说,树龄鉴定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他们根据树木健康状况、当地技术条件、设备条件和历史档案资料情况,在不影响树木生长的前提下,按先后顺序优先原则,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进行树龄鉴定。第一种是档案阅,查阅地方志、族谱、历史名人游记和其它文件资料,获得相关的书面证据,推测树木年龄。

  第二种方法是访谈估测法,凭借实地考察和询问树木栽植者,获得口头证据,推测树木大致年龄。第三种是针测仪测定法,通过钻刺针,测量树木的钻入阻抗,输出古树生长转光波形图,鉴定树木的年龄。该负责人说,入库的将近1300株树木,绝大多数都是法桐树,而法桐树一般年龄都在50-60岁。他们走访了沿线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有些还是法桐种植的参与者,确定了法桐的年龄大小。

  【保护】

  建档挂牌、落实管养责任 半世纪以上的法桐受优待

  绿城与法桐,是相互成就的关系。因为法桐,郑州的绿城名号,闻名遐迩。因为郑州,法桐找到了合适的土壤,蓬勃发展,开枝发叶,年复一年,春荣秋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已有大半个世纪历史的法桐,终有一天会触碰到古树标准线,成为郑州这个城市历史的一部分,而它也早已成为郑州历史的一部分。

  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省会迁到郑州后,为了改变“风沙城”的状况,政府本部门专门下发了红头文件,提倡全民植树,要求人均种植两棵法桐。网名为“仁义d”是当时的参与者之一,他在博文里回忆道:“1958年的时候,我还是一名初中学生。我记得当时学校组织了我们全校学生和老师都在金水路上种植法桐,我们从学校是非常高的,我们都是自带铁锹,自带水桶脸盆,有的挖坑,有的浇水,有的扶树,还有的踩土。不到一周时间就完成了任务。”

  2007年12月,郑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悬铃木(法桐)作为郑州“市树”的决定。在市树评选办公室收到的群众236701张选票中,法桐以133589票、占总票数的56.4%的高得票率位居各候选树种之首。当时,法桐早已成为郑州主要的行道树,覆盖面超过了60%。应对烈日和抵挡风沙的最好方式,便是种树。截至2018年,郑州的法桐数量已经达到了140.9万棵。

  郁郁葱葱的法桐,让越来越多的绿城市民,享受到了绿荫和福利。而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部分道路两侧达到半个世纪历史的法桐树,有的轰然倒下,有的被迫让位于市政工程,从而远走他乡。被列入古树名木后备资源,法桐树能否享受更多的优待?

  对此,郑州市绿化工程管理处相关人士说,开展古树名木后备资源普查和建档,是郑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一项内容之一。通过建档挂牌,落实管养责任,对古树名木和树龄50年以上大树实行严格保护。在国家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后,郑州市将在后备资源库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相应的管养保护措施。


编辑:谭敏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