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叶县80后驻村第一书记李博:白发满头不言悔

2019-08-15大河网

大河网讯 8月8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叶县保安镇陈岗村村室伏案整理材料。然而经询问得知,这位“老人”竟是一位80后。

这位80后叫李博,2017年11月,36岁的他,由叶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派驻到陈岗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问起他的满头白发,李博笑言:“80后也快40岁了,有些白发也正常。只要能真正给老百姓做点事儿,再多的白头发也值了。”

“你对群众好一分,群众便回馈你十分。”

8月3日上午10点,李博的电话响了。

“李书记,我这几天腿疼,要去县城看病,家里有啥事儿你帮我操操心。”贫困户马付林在电话那头儿说着。

“嗯,行嘞,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李博随声应道。

在农村,如果有人出远门给你“交代”一声,便是对你充分的信任。而在刚驻村时,李博不仅不是马付林的“贴心人”,还被这个村上出了名的“阁僚户”气得不轻。

从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政策法规股长到第一书记,缺少基层经验的李博刚开始有点摸不着头脑。陈岗的基础设施咋样?群众收入来源有哪些?每家每户情况有什么不同?李博一概不知。

弱鸟先飞。从一无所知到了然于心,李博用了1个月的时间,1个月里,他走遍了4个自然村9个村民组的113户贫困户,同时对一般村民家的情况也进行详细摸排。

“叔,你看,按照扶贫政策,咱家可以享受2000元扶贫补贴。”一次,在马付林家,李博拿出明白卡请他签字核实。

“反正我符合政策,签不签字你们都得给我。而且,这补贴别的贫困户也有,不是你们对我的特殊照顾。”马付林不仅不签字,说起话来也是毫不客气,着实给了李博一个“下马威”。

“当时有预想基层工作复杂,但没想到这么复杂。有时候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面对一些群众不理解的心累。”李博说,自此,他便一趟一趟地往马付林家跑。不少人劝他别太较真,马付林是出了名的“不讲理”,他不配合工作,少搭理就行。

李博嘿嘿笑过,依然没事儿就去马付林家坐坐。直到今年5月,马付林家的学生按规定可以享受国家助学金,学校需要村级证明。一天下午2点,马付林给李博打电话说明了情况。李博顾不上吃饭,一直帮着马付林办理了完所有手续。

“人家李书记对俺是真好,一颗心都是为了俺,以前的事儿是俺不对。”马付林不好意思地说。自此以后,马付林把李博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出门儿给他交代一声成了习惯。

李博总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用心总能把坚冰融化。你对百姓好一分,他便回馈你十分。你把他放在心里,他便愿意把你当贴心人。

“群众送来的一把青菜、几张烙馍,就是给我的最大的功勋章”

7月的一天中午,70多岁的马法林顶着大太阳悄悄来到村室,肩上扛着一个粮食袋子。

“李书记,你可别再说不要了,这是俺的一点心意,你无论如何得收下,要不然就是看不起我老头子。”马法林说着把袋子打开,掏出了两个西瓜。

马法林是村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低保户,家里一共三口人,他自己患有肺气肿,老伴身体也不好,唯一的儿子今年刚大学毕业。在李博的积极协调下,马法林家“六改一增”、公益性岗位、雨露计划……扶贫政策应享尽享,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儿。

李博说:“法林叔,你家条件困难,你的东西我哪能收?”

马法林急了:“俺今年在菜园里种了10棵西瓜,结了20多个瓜,少是少点,可你平时待俺那么好,这瓜你无论如何得收下。”

李博看着执拗的老人,内心既不忍又感动。婉拒不下,只能收下了两个西瓜。

在李博的屋里,珍藏着一面“精准扶贫,心系民情”的锦旗。这是贫困户王仓送来的。

今年70多岁的王仓是“五保贫困户”,长年孤身一人的他,身边也没个嘘寒问暖的人。李博驻村以后,没事儿就会到王仓等“五保户”家里去看看。

“他们无儿无女,内心都很孤单,渴望关怀。”李博看王仓身体还算硬朗,便帮他申请了公益岗位,每月可以收入350元。村里的物业公司看他工作踏实,聘用他做保洁员,工资变成了每月500元。

“我一个老头子,啥都不懂,一有事儿都是李书记跑前跑后给我忙活。我感激得很,却不知道咋感谢。”王仓思来想去,悄悄跑到镇上掏了100元钱为村党支部和李博分别做了一面锦旗。

“这100块钱对他来说可不是小数目,我要是提前知道了肯定不让他弄。”李博说,驻村期间,一把青菜、几张烙馍就是村民们最朴素的情感表达。村民们送来的虽不是贵重礼品,但对他来说却是最珍贵的功勋章,是对他工作的最大肯定。

“当干部,就要一颗公心为群众,一把尺子量到底”

“这路就剩俺家门口没有修,这不是让村上人笑话嘛!”在村室,村民李某某说完这话,突然晕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婶儿,你咋了?赶紧来人扶起来!项目规划有你家门前那条路,不能因为这气坏了身体。”李博一边赶紧搀扶她坐在凳子上,一边安慰她。

村党支部书记马军合帮忙把混乱的现场处理好,悄声对李博说道:“别紧张,你看那眼皮儿还一眨一眨的,这是装晕呢。”

这哪里是生活场景,明明就是电视剧。

原来,2017年上级部门为陈岗村批了一个修路的项目,道路规划到李某某家门口时,要占用她一部分开垦的菜地。因此,李某某拒绝在其门前施工,并多次阻挠。几经劝说无果,施工方只好停工。随后,李某某转念又希望村里为她家门口修路,便有了开头这一幕。

李博说:“当时村里并没有放弃给她修路。当干部,就会守着一颗公心为群众,一把尺子量到底,不会跟群众斤斤计较。”不过,经了这场闹剧,李某某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如今村里的工作她都十分配合。

在广大村民的支持和村两委会干部、驻村工作队的协同配合下,李博越干越有劲儿。陈岗村已累计投资300多万元,修路15000多米;文化广场、路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光伏村级电站、村级集体经济标准化厂房等运行平稳,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近10万元收入。目前,陈岗村已经实现整村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最初的113户379人降到了7户14人,贫困发生率为0.58%。

“我们村的脱贫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在乡村振兴上下功夫。”李博说,该村有种植花生的传统,他打算带领大家依托花生种植发展集体经济。同时,由保安镇政府牵头筹建的有机果蔬粮加工厂及仓储房建设项目正在该村加快推进。此项目与河南豫晨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建成后不仅能安排120名群众就近务工,还可为村集体带来17.5万元收入。

“只要群众满意,多些白头发也无所谓”

2017年,李博到陈岗村驻村时,妻子赵艳娜已经怀二胎四个多月了。作为高龄产妇,赵艳娜正是需要照顾的时候。

“我和她商量之后,她对我的决定很支持,但我知道她要受苦了。”在李博驻村期间,妻子除了工作,还要照顾9岁的儿子,产检就医等都要自己完成。

陈岗村距离县城30多公里,开车大概需要40分钟。“按照规定,驻村干部是‘六天五夜’工作制,但是一忙起来周日也回不去。”说起妻子,李博的眼神里写满了愧疚。

“上个月,小女儿发烧了,我又回不去,妻子只能带她到附近诊所买点药。”李博说。四天后,女儿依然高烧不止,妻弟带着妻子、女儿去往县医院后被确诊为脓毒血症,建议立即转到上级医院。好在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一周后,终于转危为安。

回忆起这件事,李博还是会很自责:“如果我在家,孩子可以及时去医院,不会在小诊所里随便看看。如果我能替妻子分担一些,可能她就不会这么累,也不会哭着给我打电话。”

但妻子赵艳娜给予了李博最大的支持和理解。“他去驻村了,就不再是我一个人的了,他得为全村的老百姓负责。”赵艳娜笑着说。

日前,李博一张“年龄与面相不符”的照片在叶县脱贫攻坚微信群引发了热议,不少人感叹:咱们的基层干部真心不容易。

不到四十,早生华发,可能有遗传因素,不过工作辛苦也是不争的事实。整理档卡,熬夜到半夜一两点是常事;项目施工,李博和村干部经常带头守在工地一线;考察开会,他经常“马不停蹄”到没空喝水、没空吃饭……

村会计李留兴说:“李书记把一颗心都放在了村里,大事儿小事儿都操心。他这一头白发那是累的了。”

“我不怕累,也不怕没时间休息,既然选择驻村就是想给老百姓做点事,只要群众满意,再多些白发也无所谓。”李博说。 (蔡长伟 乔培珠)

编辑:谭敏  审核 :新闻总值班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