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河南93岁老教授:用60年时间完成一项研究,成国内唯一!

2019-10-13河南大学招生办公室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河南大学作为一所具有厚重历史的高校,人文底蕴深厚,名师大家辈出。而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史学大家、河南大学历史学科的标志性人物——朱绍侯。

  潜心研究,用生命书写历史

  1954年,朱绍侯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到河南大学任教,此后的治学与教书生涯中,朱绍侯用他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在历史研究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他呕心沥血,用六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对秦汉军功爵制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军功爵制试探》、《军功爵制研究》、《军功爵制考论》三本著作,成为国内唯一对秦汉军功爵制做系统深入考察的权威性学者。由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使用率覆盖了全国60%以上的高校历史院系,影响了无数历史学子。

  耄耋之年,朱绍侯依然笔耕不辍,老而弥坚。不会使用电脑,他便用传统的手写方式著书立学,从80岁到90岁,十年间朱绍侯坚持每天读书写作六小时以上。"只要去他家里,案头上总有写了一半的稿纸和掀开的书籍平摊在那里,一年发表五六篇论文,三四年出版一本著作,对他都是极平常的事情,因为学术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朱绍侯的学生、河南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教授龚留柱感慨道。

  三尺讲台,润物细雨无声

  "有人说我是名教授,作出了很大贡献,这话有点夸大,我就是个老师。"在朱绍侯心里,"老师"二字重如山。他认为,要做一个好老师,必须要过教学关,首先要在讲台上站住脚。所以,虽然那些历史教材早已烂熟于心,但每次上课前他仍要精心备课。朱绍侯喜欢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同学们参加考古等社会实践活动,把历史课上得很有现实感,深受学生欢迎。

  河南大学出版社文史编辑室主任刘小敏,本科时师从朱绍侯,毕业后又在朱绍侯的援引下来到河南大学出版社工作,在出版社工作期间,刘小敏想要编辑一套汇集中华文化经典著作的系列丛书,但由于该种书籍没有出版先例,刘小敏在编辑时受到了不小的压力,就在她想要放弃的时候,朱绍侯告诉她:"一个人要做到'任劳'容易,做到'任怨'很难,可一旦真正做到'任怨'了,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了",朱绍侯在关键时刻的鼓励给了刘小敏坚持下去的勇气。最终,刘小敏编辑的《元典系列丛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所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朱先生的帮助",十多年后再谈起这件事情,刘小敏的眼中依然闪烁着泪花。

  淡泊名利,宁静得以致远

  上世纪 70年代末,教育部组织十所高校合作编写《中国古代史》教材,当时大家一致推荐朱绍侯担任主编。但由于参与专家学术个性、风格存在差异,各抒己见,意见难以统一,朱绍侯秉承着谦虚谨慎,尊重平等的理念,调节不同矛盾和意见,最后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之下,教材编写成功通过了教育部的正式验收,成为迄今30多年来国内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通史著作之一。

  真正有大智慧和大才华的人,必定是低调的。熟悉朱绍侯的人都知道,朱绍侯为人淡泊名利,谦虚低调,从不患得患失。2012年,朱绍侯因在编纂《今注二十四史》做出的杰出贡献,被中华文化促进会评为"中华文化十大人物",面对无数的鲜花与掌声,这位被搀扶着走上台的耄耋老人,只平静地说了一句话:"我参加的《今注二十四史》工作是一项集体和长期的一项工作,我个人贡献是比较少的,这个荣誉应该是归于参加《今注》所有的专家和学者。"真切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朱老先生的低调与谦恭。

  对朱绍侯来说,93年的岁月,早已滤去了喧嚣与浮华,提纯了人生。他说:"我完完整整地经历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历程,现在生活好,头脑也还管用,能看看书、写点东西,很幸福。"

  (部分来源:河南大学新闻网、开封网、河南大学官微)


编辑:谭敏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