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从“治安乱点”到示范小区 “白名单”系统给郑州这个社区加把“锁”

2019-10-22大河网

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对市民来说,住在一个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的社区是每个人的心愿,郑州白庙社区的居民就实现了这个小目标。从省公安厅挂牌为“治安乱点”到摘掉牌子再到如今的“智”安示范小区,白庙社区发生蜕变的密码是什么?10月22日,大河网记者走进郑州东风路公安分局辖区的白庙社区一探究竟。

3年每天夜巡,社区民警硬是用脚底板摘掉了“治安乱点”的牌子

“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控制不住,管得不好”一直是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的痛点和难点,为此,2017年12月底,东风路分局辖区的白庙小区被省公安厅挂牌为“治安乱点”。

白庙小区共有22个单元,群租、托管租房相对集中,周围饭店较多,辖区内人员复杂、警情高发,盗窃案件时有发生。小区内车辆乱停乱放和电动车堵塞消防通道现象屡禁不止,楼道内电动车、自行车胡乱停放,再加上楼层间的“飞线充电”,造成居民安全感较低。

为尽快改变这种局面,东风路分局党委调派社区民警李国杰担任白庙小区社区民警,临危受命的李国杰下定决心,一定要摘掉“治安乱点”的帽子。

“白庙小区流动人口多,治安环境复杂,所以夜巡工作一直是治安防范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17年1月17日起,李国杰协调物业、保安队和小区志愿者48人组成白庙小区义务巡逻队,每天晚7点半开始至12点,对小区大院和楼道进行消防隐患和治安隐患排查。

就这样,李国杰带领巡逻队员将夜巡坚持至今,实现了社区零发案的优异成绩,省公安厅派人实地查看后,摘掉了白庙小区“治安乱点”的牌子。

借力科技,“白名单”人脸识别系统适时而生

虽然靠民警“光脚板”摘掉了“治安乱点”的毛病,但社区民警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也极大影响了社区治理效率,必须通过智慧社区防控系统建设与创新,把社区民警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白名单制度下的人脸识别防范系统”适时而生。

“白名单”,即指住在某居民楼院的实有人口信息,包括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白名单”制度下的人脸识别防范系统,即指基于社区“白名单”人员建立防范系统,“白名单”人员可以通过刷脸、刷身份证、手机APP等方式自由进出小区,非“白名单”人员(即小区外来人员)需通过门禁给小区业主拨打电话,经业主同意远程开门、访客临时登记授权等方式进出小区。

“该系统不仅解决了出入小区人员的管理,同时还解决了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的管理难题,实现了‘人房管理规范化、人员管理动态化’。”李国杰说。

现场实测:记者刚走进小区大门就被标注为陌生人

10月22日下午,记者刚走到白庙小区大门口,门口的电子显示屏上就已经显示了记者的头像,并有提示音提醒保安人员有“陌生人”,保安立即过来询问,告知记者如果要进入小区,可以通过白名单防范系统直接给业主拨通电话,经同意后远程开门;也可让业主把访客临时进入小区的授权二维码发给记者,扫码即可进入,方便快捷。

当天下午2时许,李国杰的手机忽然振动越来,一条来自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系统的推送信息显示,有陌生人员刚从白庙小区中门进入小区。李国杰一面联络小区保安了解情况,一面直奔嫌疑人最后出现的2号楼,不到一分钟便截住了这名可疑人员。经盘查确认,他到小区是送外卖的,跟随一名小区居民“混”进来的,但没想到被门口的人脸识别防范系统牢牢锁定了。

“白名单”人脸识别防范系统还有更便利的功能。李国杰拿出警务通手机向记者展示人口服务管理系统:“这个房间住的是空巢老人,显示1天没出门。我联系物业人员前去敲门问问情况。”白庙小区空巢老人一栏不时闪现红色,他点击后,出现了该住户的照片、年龄、社会关系等信息。

大河网记者了解到,试运行两个月以来,白庙小区通过系统抓获网上在逃人员1人,走访重点关注老人20人,弹窗播报反诈防骗宣传9500余次。(线索提供:王霞)

编辑:张馨予  审核 :新闻总值班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