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曾经路坑能卧牛 漯河老窝镇三县(区)交界处的“断头路”通车了

2019-10-23大河网

  路宽了,村民也能骑电动车了。

  □策划: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执行: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刘广超康飞文图

  “10多年来,这条‘断头路’上的坑越来越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现如今,宽约5米、平坦的混凝土路架起了与邻县的正常交流。”10月20日下午,走在刚修好的水泥路上,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前李村村民李永庆兴奋地对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说,这可是他们全村2000多户村民的大喜事。

  5米宽主路已通行2米宽绿化快完工

  10月20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前李村。“咦,你说新修的路呀,那看着可带劲。走,我骑摩托车带你转转,坐摩托上看得更清。”在村口,记者向村民李永庆打听修路的事,他二话不说骑上自家的摩托车,带着记者就出发了。

  李永庆边走边向记者介绍说,他们村向东有一小段,顺着村东边的路向北拐到后王村村头,然后再由后王村头一直向东蔓延开去。“东边的村叫大路李村,属于周口市商水县赫岗镇管辖。”李永庆说,这条路是通向该镇最为便捷的一条路。

  记者看到,新修好的乡村道路宽5米左右,各种车辆和行人来回穿梭,人流、车流量非常大。路边,一辆挖掘机和几名工人正在路两边拓宽路面。“考虑到5米的宽度有点窄,我们准备在路两边各拓宽一米,一方面进行简单绿化,另一方面万一有大车碰头,也不至于堵在路上。”该村负责人李林河对记者说。

  当年路坑能卧牛雨天积水成泽国

  村民李良臣向记者回忆说,这条路以前是一条柏油路,随着日积月累路况越来越差,坑洼也越来越大,那最大的坑能躺下一头牛。

  “特别是下雨时,电动车、自行车根本走不成,不少轿车走到这里都会熄火,有一次邻村拉了一车猪,走到这条路上就翻车了。”位于前李村南头的古同村村民李四清告诉记者,他们村有一个古同小学,周边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学校里也有不少邻县商水赫岗镇的学生。这条路可没少让学生们作难,每到下雨天积水成河,总会有孩子在这里摔倒。

  漯河周口齐发力7天打通“断头路”

  “驻村期间,这条路一直是我心里的‘疙瘩’。”前李村驻村干部、漯河市召陵区交通运输局农村道路管理所副所长王占军告诉记者,要想富先修路,路修不好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看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断头路”,他和村负责人李林河以及村民们多次沟通交流,逐级先上报到老窝镇,最后再由老窝镇上报到召陵区和漯河市交通运输部门。

  “这条路两侧的地一部分属于商水县,一部分属于召陵区,前期很不好协调。”王占军对记者说,修路最大的问题就是涉及两个地市。这期间,他们和周口市商水县有关部门和乡镇进行多方协调,讲明利害关系,希望能够共同发力将路修好。本着便民为民的原则,商水县也主动配合,双方达成一致后,他们利用一周左右时间将“断头路”顺利打通,一条宽约5米、平坦的混凝土路出现在两村之间。

  拉近两地群众往来带动周边物资交流

  前李村负责人李林河告诉记者,他们村距离商水赫岗镇的大集市仅8公里,但距离召陵区最近的大集市却有10多公里。之前他们村都是到赫岗镇赶集,自从路况越来越差,他们就不往赫岗镇去了,只好多跑几公里到镇南头去赶集。“‘断头路’修好后,赫岗镇每逢大集,都要比以前热闹很多。”赫岗镇一门店老板李先生说,他们这儿又恢复了以前的繁荣景象。

  “一条路不但拉近了两地群众往来,更是促进了周边的物资交流。”前李村驻村书记王占军告诉记者,目前前李村有可耕地2000多亩,其中种植花生和辣椒的占据大半,已初步形成花生和辣椒种植基地,每到农作物收获的季节都会有企业到家门口收购,不愁销路。现如今商水县赫岗镇也有不少农户种植这两种农作物。“前段时间,还有不少农户担心他们的农作物咋弄?现在路修好了,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前李村负责人李林河说。


编辑:魏蔚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