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把河洛文化融入我的新作品中 ——访第74届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

2019-12-16大河网

第二届中国科普科幻电影周(展)上,市民体验VR设备。朱宣宇摄

郝景芳在论坛上发言。张峰摄

  “河洛文化是古文明中没有填充的缺口,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河南日报记者王平

  12月14日,在第二届中国科普科幻电影周(展)高峰论坛期间,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幻作家郝景芳。此前,她凭借短篇小说《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这是继刘慈欣的《三体》之后,我国作家第二次获得该奖项。

  “河洛地区先民们创造的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的核心,我会用符合当下价值观的表达把河洛文化融入我的新作品《文明之源》中。”郝景芳说。

  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起源于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之始。《周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论语》上讲: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竹书纪年》里讲:黄帝在河洛修坛沉璧,受龙图龟书。

  郝景芳说,河洛文化的神秘性是吸引自己将其融入《文明之源》的原因,“河洛文化具有神秘性,这文明由什么人起始的,技术是怎么来的……这里有很多没有研究清楚的地方,是古文明中没有填充的缺口,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她认为,在结合传统文化进行科幻创作时,要把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提炼出来,换成符合当下价值观的表达,这样才能把历史向未来推进。比如电影《哪吒》中“我命由我不由天”,就是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很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作家像是豆荚,其他所有身份都是豆荚里的一个个豆子。”关于作家这个职业,郝景芳谈了自己的看法,作家这个职业可以包容其他100种职业,作家就是你所有体验、知识、认知、经历,最终升华提炼的结果。一个作家,尤其是科幻作家,要有足够的知识和经历,否则是做不了的。

编辑:张馨予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