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忍爱人去世之痛,一位战疫医院CT室主任坚守岗位

2020-02-21大河报·大河客户端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岩 通讯员 崔小玲 范燕彬

  2月18日上午,修武县知联会微信群里发出了几张穿着厚厚防护服,全副武装的工作照,有人在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有人在喷雾消毒,还有人在电脑前聚精会神看片子,照片是郑燕发的,还有简短的文字说明:我们科室今天的在岗人员辛苦忙碌着。群里会员纷纷点赞,我也直竖大拇指,身为医务工作者,我更清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白衣战士们的担当与艰辛。

  郑燕是修武县人民医院城北分院的CT室主任、主治医师,恰好分院院长马好栋微信联系我,问我忙不?说分院党办小姑娘写了篇稿子,抽时间给看看。我连忙说可以呀,共同学习,我正在给你们CT室主任郑燕点赞呢!马院长接着发过来一行字,让我大吃一惊:“她爱人前几天刚病逝,她很坚强!”

  微信群里,我看到郑燕对大家的点赞正连连致谢,我主动邀她加微信好友。

  ▲郑燕带领科室人员在战疫一线工作中

  对于郑燕,我并不熟识。结识她缘于参加县委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我们都属卫生组,一起参加过几次活动,印象中的她落落大方、文雅娴静,除此之外,平日里没有过交集。

  午饭时间,我俩开始聊天。话锋从最近工作的紧张忙碌聊起:

  “看样子你们团队人员都挺有担当的。”

  “那当然,医院里都在为抗击疫情拼命干,我们更不能落后。我们承担着所有发热患者的CT筛查,工作量大,还要与患者近距离接触,风险大,人手少,一上班就是12个小时连续作战,总是感觉大家跟着我吃了不少苦,很对不住他们。”

  “你和大家一起干的,遇上如此严峻的疫情,大家会理解的。”

  “是的,我们科室一共五个人,真的相当于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大家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就是一个强有力的铁拳头。”

  我想,这比喻还真恰当!我们的聊天没有中断的意思。

  “我是科主任,年龄也最大,家里事情也多。我们科的副主任乔爱珍,两个孩子读高三,因为疫情,工作特殊,从大年初二就隔离在医院不能回家,她都没有一句怨言。医师王宏斌,近日咳嗽咳痰,带着N95口罩仍坚持工作,因为面部有层层防护,很多时候只得把痰咽回肚里去。刘钊是标准的健身爱好者,又正在热恋,也不得不停下所有的日常,隔离在医院,投身一线工作。杨育颖去年刚参加工作,就遇上人生中无法预见的危险,恐惧感让她好几天夜不能寐……”

  “非常时期,只有大家拧成一股绳,才会取得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你们是冲锋在抗疫前沿的英雄!”

  “大家都在忘我工作,我发自内心的感谢科室里的每个人,特殊时期,谁都没有畏惧退缩,一直默默坚守在岗位上。”

  我们的聊天中,郑燕说的都是对工作的担当,对同事的感恩,唯独没有说她自己。

  “你也一样,更艰辛!”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发来一个流泪的表情包。

  我知道,任何一个女人的抗压能力都是有限的,我刚刚发过去这7个字,明显触到了她的痛处。

  我赶忙连发了三个“抱抱”“加油”的表情包给她。

  她应该是从中觉察出些端倪,再也抑制不住悲痛的情绪,我安慰她说,你真的很坚强。她发过来几个字:除了坚强,我别无选择!

  接下来的对话,我看到了马院长眼中那个“很坚强”的郑燕。

  ▲忍着巨大痛楚,郑燕在工作岗位上坚守。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所有发热患者的CT筛查都在那里,本来就忙碌紧张的CT室更加繁忙,他们几个都被迫隔离在医院不能回家,大年初六,郑燕老公因病突然离世,留下一双儿女和均已76岁的公婆。公公高血压,轻度老年痴呆,婆婆高血压糖尿病,年前腿受伤了,现在刚能走路,女儿读大四,儿子刚上高中。

  疫情紧迫,郑燕娘家又远在南阳,兄弟姊妹都来不了,她只得和年前刚从深圳回来的小叔子将老公的尸体送去火化后,骨灰先寄存到殡仪馆。安顿好公婆和两个孩子,整理一下凌乱的家,农历十一她就又匆匆赶来上班了。

  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安慰一个刚刚失去爱人,又要面对一家老老小小,还有疫情下依然返岗工作的中年女人。

  “人生有太多的无奈是我们无法选择的,只有面对,只有坚强,愿余生安好!”

  “谢谢你能如此关切地和我聊这么久,我现在不能闲下来,一闲下来就胡思乱想,忍不住失声痛哭,一想到科室和家里的担子都需要我来挑,就又倔强地擦干泪,仰起头,继续前行。”

  “我相信,你能行!”

  半个小时的微信聊天,结束语是我给对方连发几次“要坚强”“要保重”。

  放下手机,我情不自禁从心底里默诵着高尔基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与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编辑:梁倩文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