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女医学博士在家乡濮阳的抗疫故事

2020-03-1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启松

  我是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张果屯镇前王落村的一名大学生韩攀利,现在苏州大学攻读基础医学博士。

  像往年一样,满心期待的寒假如约而至,甚至放假前的很多天已把这个短暂的假期安排的满满的,做好了新发型,买好了新衣服,跟闺蜜商量好了要进行连续20年的每年一拍写真合影,好为很多年后留下一份人生的轨迹。跟小伙伴约好了年后的旅游,我们安排了西安—重庆—成都的7日游,抢好了票,存好了钱,把每日的行程安排的满满的,回到家后还没来得及做些什么,新冠肺炎蔓延全国各地,内心虽感恐慌但扔抱有侥幸心理以为会很快过去,以为不会影响行程,以至于不舍得把来之不易的车票退掉,可最终武汉封城的消息来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党中央下达命令后,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抗疫情,又一次向世界证明我们中国体制的优越。一线白衣战士们纷纷挺身而出,他们放下自己的小爱,肩负着重任,日夜奋战在一线,逆战而行。全国各地基层干部日夜奋战在一线,不忘使命,日夜排查监管,听从安排,做好疫情防控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

  鲁迅有句名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作为一名基础医学专业的博士生,我觉得自己应该去做些什么。所以当早晨睁开眼看完疫情新闻后,我打电话给村委会主任决定报名参加防疫管控志愿者工作,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领了红袖章、消毒液,询问了自己要做的工作,每天在村口负责测量体温,村子进出人员的信息登记工作,同时告诫他们一些隔离期间所需要注意的事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却面临了很多阻碍,一开始很多人对于封闭式管理还是很不能理解,不愿配合工作,要一次次耐心的给他们解释这次疫情的严重性,在这个关键时候,我们待在家里就是给国家做出的最大贡献。

  另外就是挨家挨户的上门登记信息,关注务工外来人员的回家时间,以及乘坐的交通工具,以及身体情况是否对当地的疫情安全造成影响,这是责任,更是使命。

  “您好,请开下门,我是村里志愿者,需要您配合调查一下家里的人口情况,打扰了”。

  "哎呀,你们辛苦了,这么冷的天还要挨家挨户的跑,现在外面疫情怎么样了,快解除封闭了不?"

  “目前情势还不容乐观,不要随意走动,正好平时家人都东奔西走的,趁这个机会可以好好团聚一下,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令人感动的还有那些基层干部,他们每天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村里的党员及先进分子也踊跃轮岗值班,有了他们的守护,让宅家的人们感觉到无比的安心,谢谢他们的日夜奔波,谢谢他们的兢兢业业。

  生华夏之家,何其荣幸。越是在这样的危难时刻,越是能感知来自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力量,越是在无情的灾难面前,越是能感受来自“中国”这两个字带来的温暖与希望,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觉得庆幸,庆幸生在这样一个有执行力,有爱,有精神的国家。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能够带领群众汇聚起坚不可摧的力量,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编辑:梁倩文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