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逮个活的!百年“老茶”现身,为啥遭群友围堵?

2020-03-21大河报·大河客户端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王珂

  话说疫情期间出门采访不易,记者常混迹各路微信群,潜水卧底,发掘选题。今儿上午在一个茶友群里正趴着,忽然眼前一亮,逮个活的!

  一起“老茶”乌龙事件

  先是一位茶友亮出一款老茶——

  乍一看,蛮唬人,陶瓷盛具,繁体字,不明磨损——这破落的品相,“老气”十足。

  孰料群主李学昌马上发话:这东西最好别喝。

  见多识广的群友马上跟上——

  “这很多假的。”“假老酒不做了,现在做假老茶。”“喝茶是为健康,来历不明,切记勿食。”“不是很多是假的,一定是假的。”

  ……

  这围堵阵势,众口一辞,吃瓜群众都傻了。

  随即,这位茶友又晒出一只古色古香的青花瓷罐,显然不服。

  群主道:“你自己百度一下藏品信息,再分析分析可信度,你发的这个100%没真的,那是清朝时期浙江做点心的品牌……”

  群友“蓝天白云”也亮了个“宝”——

  商标一样,同款?“这是三年前一个朋友拿的茶,朋友说好几万买的。”

  群主指点迷津:“这两款老茶包装上的字‘嘉湖细点,满汉茶食’并不是用来指代茶叶,而是指点心。声闻天下的所谓‘亿兆丰’其实不过是一家制作点心和茶食的店铺,并不是什么供应茶叶的皇家商号。”

  河南农业大学茶学系主任贺巍也在群里发话:“宋代《东京梦华录》里就已经这么叫了,茶食叫点心。”老师说的,史书上说的,不由不信。

  艾玛,误会大了!

  这款“老茶”其实江湖上声名久远,记者上网一扒,早在2013年中国普洱茶网有报道:一款号称产自清朝光绪年间的“亿兆丰”号老茶砖最近在珠三角各大茶展上频频现身,起拍价一度被炒到50万元。“当时这砖茶叶只用于供奉官宦,民间一般难以享用”。

  2016年,中国普洱茶网又讯,这款号称产自清朝光绪年间的“亿兆丰”号老茶砖再度现身,并且开发出了多种产品,茶砖、茶饼、茶膏、散茶,在网站、拍卖行、电商、线下遍地开花,从此在市场上行之久远,茶客们一不留神就撞个满怀。

  百年老熟普——一听就白脖!

  “蓝天白云”说,记得朋友当时说了句话特经典:“这是一款上百年的清朝熟普”,对普洱稍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普洱熟茶始自上世纪七十年代,1972年开始研发,1973年研发成功,何来百年熟普?

  “我当时也蒙了,连问朋友三遍,你确认是熟普吗?他的回答更经典:一百多年放也放熟了。”

  自然陈放,后期发酵,似乎有一些些道理哈。正疑惑间,贺巍亮出观点:“生茶放一万年也还是老生茶。生茶和熟茶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类茶,不是随便储藏一下就能发生质变的。”好有道理!

  其实普洱之前是没有生茶熟茶的概念的,由于从产区到销区要经过长途跋涉,茶马古道的高温高湿,自然发酵而成特别的口感。新中国成立后三大改造,普洱茶停顿了半个世纪,上世纪70年代后期,出口创汇的需求,更兼迎合港澳茶客喝老茶的口感需求,在借鉴湿仓加速发酵方法的基础上,1973年昆明茶厂研制成功了渥堆发酵熟茶的技术,并且曾一度列为国家机密。

  满打满算,熟普的诞生未及半个世纪,百年老茶,必是欺诈无疑了。

  老茶店配老茶点~CP已百年

  这一段公案还有个关键词——“嘉湖细点,满汉茶食”,倒勾出个茶点的史话。

  这“亿兆丰”虽不是老茶号,却是老茶点号,“过去老茶店旁边必有老茶点铺,两者相伴相生。”群友BYX说。

  群友BYX是郑州大学茶文化协会会长,文化人喝茶也钻研,去年跟几位同道寻访老茶,曾在云南保山的一个老茶店见识古风,“那条老街完全原生态,但也很萧条了,只有两三家店还在经营,也没什么游客,当地一些老年人光顾,三块钱一个人,一坐一天,免费续杯。”

  就是这家店——

  冲茶的操作台茶渍斑斑

  家具门窗,地面上的坑坑洼洼,桌上的粉彩青花茶具——百年老茶馆

  一行人注意到,当地人进门喝茶,手里都拎着一袋点心,边喝边吃。一打听,都是在对门的点心铺子买的。同行朋友也赶紧过去买了两袋,点心也是老式的,比较清淡,蛮好吃。听老板说也是几代人传下来的做法没变过。

  茶老板说,跟对门的点心铺子就这么搭伙也有几代人了,从民国过来,都是百年老铺。老板冲茶的方式也很粗犷,铝壶烧水,大瓷壶泡茶,并不讲究。桌上摆的茶具倒煞是精美,“都是老的,民国的青花粉彩小茶碗,非常漂亮”,喜好收藏的BYX看着眼热。

  原生态老街

  这段寻茶艳遇倒是印证了茶点跟茶店的勾连,看来这款“老茶”也算有些出处。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臧小景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