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调查丨进口药咋成国产的?封丘县人民医院:护士摆错了

2020-04-05大河客户端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张波 张亚林

  封丘县一名男子因脑出血,前往当地医院治疗。因高烧不退,按照医嘱使用了一种进口抗生素。男子的女儿是该医院一名医生,在陪护时意外发现,护士站内摆放供父亲使用的抗生素,却是一种相同名称的国产药,两者价格相差悬殊——进口药的价格是国产的将近8倍,正常情况下,病人一天要使用6支。

  “为啥供病人使用的进口药品变成了国产药?会不会有人故意这样做,再将进口药卖掉?”面对病人家属的相关质疑,4月3日,涉事的封丘县人民医院做出回应,承认有医护人员确实因工作失误换错了药品,但此事并没有对患者造成实质性伤害,此外,不存在有人倒卖药品赚取差价的情况。

  家属意外发现:进口药咋换成了国产药?

  4月3日上午,封丘县的刘先生讲述了其父亲生前住院期间的遭遇。去年11月24日,其68岁的父亲因脑出血,住进了封丘县人民医院脑外科病房。在住院期间,病人出现肺部炎症,造成持续高烧。为尽快将体温降至正常,家属遵从医生的建议,为老人用上了一种消炎效果较好的进口抗生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刘先生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出现肺部感染后,就使用了这种药物,只不过一开始用的是国产抗生素。医生随后建议,可以使用一种进口药,价格虽较贵,但效果要好于国产抗生素。于是家属听从医生的建议,12月3日开始,为父亲换上了进口抗生素,刘先生也是满怀期待,希望父亲的病情能够尽快缓解。

  随后,刘先生和家人看到了让他们疑惑的一幕。刘先生称,他的妹妹是该医院某科室一名医生,在忙完她的工作后,经常会来到病房和自己一起陪护父亲。12月7日晚10时许,刘先生的妹妹见当晚的液体迟迟未进行,于是到护士站寻找护士,此时却意外发现在护士站内配药台上,摆着写有父亲名字的抗生素药品是一种国产药,这让刘先生的妹妹大为不解。

  据刘先生讲述,他当时也在场,其妹妹随即找到当班护士,护士给出的解释是,病人一直使用的就是国产抗生素。此后,刘先生拿出了一日清单,护士在查询医嘱后,确认病人应使用进口抗生素。随后,大家在护士站内找到了2支进口的抗生素,并及时给刘先生的父亲输上了液体。

  对此,刘先生质疑说,会不会前几天医护人员在输液时,都将抗生素弄错了呢?这些药品会不会还在护士站?随后,刘先生的妹妹又在护士站内找到了6支进口抗生素。

  两种药品价格相差悬殊,家属质疑是否有猫腻?

  刘先生告诉记者,对于这次事件院方给出的解释,他和家人并不认可接受。

  刘先生说,针对护士站内找到的6支抗生素,护士当时解释说,这是以前病人剩下的药,对此,兄妹俩人难以认同。

  随着医患双方信任裂痕的出现,加之病人的病情不断变化,12月16日,刘先生的父亲转往新乡市某医院进行治疗。刘先生说,1月12日,其父亲不幸去世。在刘先生看来,医院的这次“乌龙”事件,虽不能说导致老人直接死亡,但起码是延误了正常治疗。

  刘先生告诉记者,这种国产抗生素每支价格为8.51元,进口抗生素价格则为65.74元,正常情况下,病人每天使用6支,两种药品的差价达340余元,这让家属怀疑,会不会有医护人员“狸猫换太子”,将药品私自替换,为了利益铤而走险?

  据刘先生介绍,事发后,他们和医院数次沟通此事,但协商一直未果。

  院方:药品摆错了,但未对患者造成实质性伤害

  4月3日下午,在封丘县人民医院,法制办主任郭祖煜对此事予以回应。

  “护士药品摆错了。”郭祖煜称,12月7日,值班护士当天下午将原本病人应使用的两支进口抗生素,错拿成了国产抗生素输进病人体内,当晚,病人家属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事后经核查,也只有这一次输错了药品。

  护士在用药前,为何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对此,郭祖煜坦承,医院负责摆药的值班护士,确实出现了工作失误。但他认为,该病人长期卧床,肺部有感染,而错输的抗生素并非急救药品,两种药名称一致,只是有进口与国产的区别,并没有对患者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因此,这名病人转院后的死亡,与这一次输错药并无直接因果关系。

  对于病人家属质疑是否有医护人员存在故意换药、倒卖赚取差价的情况,郭祖煜表示,经院方调查,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如果有患者发现存在这种现象,欢迎群众随时进行检举、举报。

  “毕竟护士用错了药,医院也愿意承担相应责任。”郭祖煜表示,针对这一“不良事件”,如果家属希望协商解决,医院愿意和家属沟通。如果病人家属走司法程序,医院也会完全配合。


编辑:魏蔚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