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护秦岭,保障黄河好生态

2020-05-27大河网-大河报

秦岭黎坪绚丽锦绣的秋色在莽莽森林、涓涓河水间绵延。

  □统筹温中豪杨化涛朱琨刘瑞朝稿件采写三秦都市报、三秦网、秦闻客户端记者杨丽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邵可强刘瑞朝文三秦都市报、三秦网、秦闻客户端记者王晓峰摄影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千里黄河,从黄土高原蜿蜒南下,泽被万民。三秦大地,位当其中,当好秦岭生态的卫士,守护黄河流域陕西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

  【守卫】当好秦岭生态的卫士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柞水木耳,曾经藏在深山无人识。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他亲自为柞水木耳“代言”的视频,很快在网上刷屏。柞水木耳,一时声名鹊起,飞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全国闻名。

  小木耳带来了大产业,助力当地村民增收脱贫奔小康。然而,这背后的密码,却是当地长期以来的生态保护。位于秦岭南麓的柞水县,近年来全面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制度,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格体系,网格员每周至少2次进行专门巡查,有效管理和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对发现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及时阻止、上报、查处,确保了山青和水绿,从而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如何当好秦岭生态的卫士?陕西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制定《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行动方案》,严厉查处秦岭区域乱搭乱建、乱砍乱伐、乱采乱挖、乱排乱放、乱捕乱猎等违法行为。2019年9月修订了《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建立了以“海拔+区块+生态廊道”为特征的秦岭保护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昝林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生态空间的绿色、绿量和绿植初步达到了应有的满意度。但管理的压力依然很大,生态环境的威胁依然不减,非法利用自然资源的情况时有发生。

  所以,他希望把秦岭生态保护好,把黄河流域生态修复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落实好,这也是他今年全国两会最关注的话题。

  【保护】最美家乡河流入黄河陕西打响铁腕治水硬仗

  家住黄河边的王先生回忆,从小就看着黄河的水流呀流,却长期过着缺水的日子。如今,不仅自来水进了厨房,还流入了大棚,10个大棚的瓜果长势很好,一年收入近15万元。

  千里黄河由北向南流入陕西,流经七市一区,沿途接纳了渭河等支流河水。

  先天缺水,历代治水,秦代修建的郑国渠、近代修建的“关中八惠”都是中华民族治水兴水典范,形成了陕西深远的治水文明。

  横贯关中的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曾经,河水黑臭,沣河、涝河等支流,一度是鱼虾绝迹。经过不懈治理,如今,河道宽敞,水面洁净,渭河被水利部评为首届“全国最美家乡河”。

  为了绿水,陕西打响的是一场铁腕治水的硬仗。《陕西省汉江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条例》等法规相继施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得以实施,河长湖长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等改革涌动三秦。

  近年来,陕西省按照“关中留水、陕南防水、陕北引水”的区域方略,大力推进节水社会、水系连通、基础设施、水生态修复、水治理能力“五大建设”,在极度缺水的黄土高原地区系统兴水治水,全力保障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如今的三秦大地,大小水利工程星罗棋布,蓄起一汪汪清水;万千条沟渠密布乡间田野,浇灌出一片片绿洲;一股股清泉流进千家万户,乡村群众饮水不愁。

  【联动】俩中心城市带动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

  历史上的古道,奔流不息的黄河,民间彼此的来往,从古至今,河南与陕西之间,关系殊为密切。在南宋之前,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都较为默契地把都城选在了关中城市群(西安、咸阳)与中原城市群(郑州、洛阳、开封、安阳等)这两个板块。西长安、东洛阳,东汉文学家、南阳人张衡所作的《二京赋》,渲染了昔日两个大城市的繁华景象。

  如今,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贯穿两省,两省间的时空距离在逐步压缩,乘坐高铁,最快两个多小时就能从郑州到西安。而西安与成都、重庆、武汉的距离,则要远过西安与郑州的距离,由此可见西安与郑州两个国家中心城市间的地缘优势。

  从1986年开始成立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到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有豫晋陕三省联合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快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工作实施意见》,这些都为建设豫陕合作先行试验区插上了翅膀。

  今年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会议重点强调了推进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强化西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在国家战略的加成下,西安、郑州之间势必会有更多更密切的合作。


编辑:张馨予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