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在电影节推荐好电影,陆川心目中的好片标准是什么?

2020-10-12大河客户端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王峰

  作为第七届丝绸之路电影节的特别推荐人,10月11日,导演陆川在接受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采访时透露,自己选片的标准很简单,“好电影”是第一位的,自己会为心目中的好电影去发声,也嗯希望中国电影能被更多国际观众看到。

  陆川电影向来不缺争议,他坦言至今最喜欢的电影还是《王的盛宴》,不过也从中汲取了经验,那就是要让观众沉浸到电影中去,“我内心对电影的标准高于绝大部分人的标准,所以我觉得无愧于心很重要”。陆川说。

  问:电影节的特别推荐人,您的推荐标准是什么,有没有印象最深的影片?

  陆川:标准就是好电影,这一次电影的类型很多,有大制作,也有低成本青年导演作品,我们推荐团七个人都是以好电影,有独立表达,有创新、有温度的标准在评选。印象最深刻的影片现在应该不能说,有几部我特别喜欢的片子,而且我们在讨论的时候我还为它们呐喊了一下。

  问:从2016年至今,中国电影产业经过了稳步发展的过程,你如何看待中国电影产业在制片能力方面的进步?

  陆川:数据可以说明一切,2000年,中国电影艰难起步,当年票房在全球票房中占比很少,到2016年就完全追上来了,到2018年、2019年已经有隐约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电影市场的趋势。这一次疫情后像《八佰》这样的影片有非常优异的表现,我估计今年中国的电影票房应该是第一位。这20年中国电影真的取得了长足进步。

  问:疫情之后,你认为中国电影的创作关注点和电影工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陆川:疫情让我们严重耽搁了后期制作并影响了现金流状况,很多影片在疫情期间积压了。疫情后首先会有部分和疫情相关的作品问世,讲医疗、讲医生的影片,还有其它类型的创新。我觉得另一个趋势是内容会更真挚一些,经历了疫情的生死考验,观众对于那些虚假、浮夸的电影可能会显得比较厌恶。

  问:中国电影现在还要做出哪些努力?才能被更多国际观众看到?

  陆川:好莱坞电影做了非常好的表率,因为好莱坞已经成为了美国文化的象征。中国电影要想全球化,应该吸引全球的人才,电影节变得非常重要。多推动不同类型的电影走出去,我们也讲故事,一个能走出去的电影,要讲人性的故事,讲人类的故事,讲人能够共情的故事,这一类也许可以更多的传播出去。

  问:你的作品类型多元化,也常常引起争议?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陆川:《王的盛宴》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当时出来之后在争议中我能感受到很多人说不喜欢或者不看好,但最近这几年翻过头去看这部片子的人也不少,给我发微信说特别喜欢。我觉得从《王的盛宴》中,有一个声音有一点我听进去了,就是要对观众亲和,在影院的这两个小时时间里要让观众看懂,能够沉浸进去。

  《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三部电影之后,我可能忘了一个导演需要承担的责任,要在叙事上要帮助观众进入电影,因为那三部电影可能也太顺利了,所以就觉得艺术家做自己就行了,或多或少变成更在意自己的表达,没有在意影片和观众的互动。至于评论,多听评论真的拍不了电影,像《南京南京》这些出来都会有很多争议,包括《九层妖塔》,但我知道一点,我是按照自己内心的标准去做的,我内心的标准应该是高于绝大部分人的标准,我对自己的要求是高于这些的,所以我觉得无愧于心很重要。

编辑:谭敏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