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电影《天堂的张望》为什么让绿城观众泪崩?

2020-11-11大河网

大河网记者 莫韶华

“我自愿放弃治疗!”

“我想要一个带花的头箍,然后再照一张照片,等你以后想我了就能看见我了。”

…… ……

还记得那个说“我来过、我很乖”的白血病患儿佘艳吗?11月10日,在郑州奥斯卡影城航海路丹尼斯店的影厅里,一位郑州观众在看完以她为故事原型的公益电影《天堂的张望》点映后,含泪念出了十句电影台词。

“一定带孩子来看,感受什么是真善美” 年度催泪佳作深情演绎父女情

电影放映中、映后的观众见面会,抽泣声不断,想到影片中相依为命、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父女,看到为救助女孩张望伸出援手的温情,观众感慨万千,纷纷发表观后感。

“电影剧情刻骨铭心,我一定会带孩子再看一遍,让孩子学习什么是真善美,现在太需要这样正能量的电影了。”

“电影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看过的《世上只有妈妈好》。人之初,性本善,虽然揭露了很多现实问题,但是更反映了人的善良本性。希望这部电影能走进各大中小学,让更多的孩子能看到。”

“现在社会越来越浮躁,人与人之间其实没有那么冷漠,是有爱的,但是不知如何表达,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

导演杜斌坦言,从写剧本到拍摄,再到剪辑一直都在流泪。“因为这些年沉浸在这部戏里太久了,所以接下来我想拍一部喜剧。”杜斌说。

电影《天堂的张望》由杜斌编剧、执导,杜奕衡、朱梓玥主演,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品学兼优的7岁女孩张望和父亲张国华清贫但幸福的生活。天真善良的张望在幼小的年纪被确诊急性白血病,高昂的治疗费用击垮了她的父亲,张望代替不识字的养父,用认识的为数不多的字,在医院病历本上写下“自愿放弃治疗”,随后安排好自己的“后事”:穿一次新衣服,拍一张照片,然后安静地等待死亡。这个女孩苦难的生命和冷静的坚韧,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全国甚至世界多地的关注和捐款。让人痛心的是,最终也没能救回她的生命。

真实大爱故事改编 还原人间真情

电影定档11月20日全国上映。11月10日,导演杜斌、主演朱梓玥现身郑州映后见面会,影片收获观众的泪水与好评,可谓年度催泪佳作。

在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时,两位主创分享了拍摄影片的初衷以及幕后故事。

杜斌在2005时被故事中原型人物的事迹打动,一直将这个人物和故事装在心里。2016年8月,杜斌作为一个商业实战剧的总制片人资助的一个孩子因病情恶化去世,这激起他创作儿童大病题材的坚定决心。为此,他多次前往四川成都采访原型人物,对相关人物与事件实地调查取材,花了两年时间才将真实故事打磨成剧本。拍摄中也遭遇困难无数,在资金链一度断裂的窘况下,杜斌还是带领团队将影片拍摄完成,最终一部如此感人的影片才得以与观众在大银幕相见。

饰演张望父亲的张国华是著名演员杜奕衡,他最初看到剧本的时候数度落泪,后来主动参与到影片的融资工作中,在影片拍摄杀青前资金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又自己出钱帮助剧组解决困难。用他的话说: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这部电影。

故事原型事件推动“医疗互助基金”设立 无数患病儿童获得大病重疾医疗救助

此次在影片中饰演小女孩张望的朱梓玥,是从2000多个儿童演员中挑选出来的,“拍摄的时候我7岁,当时妈妈问我有个戏要把头发剃了愿不愿意,我才开始不愿意,后来了解了故事特别感动,就觉得剃头发不算什么。最后试戏时拍了500多条,最后发给导演了两条”。

“她在影片中的精彩表现也没有让人失望,将患病女孩儿张望天真善良的个性和面对病魔的勇气一一呈现,工作人员和观众都被片中女孩儿曲折的命运和父女相依为命的剧情深深打动了。”杜斌为朱梓玥点赞,直到现在他依然保留着她为剧情需要被剪下来的两条大辫子。

此外,据媒体报道,2005年,因为故事原型佘艳的事件,成都建立了“少儿住院互助金”(现为成都市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基金)。基金成立当年,就有240万患病儿童享受到大病重疾医疗保障,弥补了当时我国尚未建立0到18岁少年儿童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不足。成都市也是继上海、北京后,第三个建立少儿住院互助金的城市。

编辑:高博文  审核 :新闻总值班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