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2020年了,你还在用“/微笑”和“/再见”聊天吗?

2020-11-12大河客户端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张弋

  还有不到2个月,2020年就要过去了,你还在用「微笑」「再见」「呵呵」聊天吗?

  ▲培训现场PPT图片(图片来源于微博)

  日前,在河南师范大学进行的一场“2020年郑州市高中骨干教师培训”意外地冲上了微博热搜,当ppt课件照片传到网上,立刻引发了网友们的吐槽。

  @Iq-three:我的导师经常在发我的每一句话后面加个「微笑」的表情,有时还是单独一个笑脸,我就很慌张,赶紧问师姐是不是今天要交什么我没看见。

  @红色的猫和蓝色的兔子:我的指导老师真的经常给我发「微笑」和「再见」,我经常看着这俩想他是想骂我还是鼓励我。

  ▲培训现场PPT图片(图片来源于微博)

  @人间合格太宰治:有一次在征求老师同意时,她给我发了个「微笑」的表情,我还得跑一趟办公室去确认,也不知道老师是否真的同意了。

  一个简单的笑脸,为何如此恶意满满?

  在老师看来,「微笑」代表着微笑、鼓励,但在学生看来,「微笑」则代表着面对蠢货,只能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在老师眼中,「再见」真的是下次聊,但在学生眼里的意思则是,跟你没法聊了,只好微笑着说“快滚吧”;嗯和哦,在老师眼里表示“知道了”,但在学生眼里则是“我懒得理你”,就更不用说曾入选年度最伤人词汇的“呵呵”了。

  ▲培训现场PPT图片(图片来源于微博)

  在郑州某高中就读的小陈告诉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在同学之间微信聊天的时候,微信自带的表情几乎都是“禁用”的,用他的话说,这些表情都是用来骂人的。“当我给你发笑脸的时候,就代表我真的生气了。当然,我要是和你说一件事,你就发个嗯或者哦,我会觉得你在敷衍我,那我只能回一个「再见」给你。不至于撕破脸,但不是很开心。”

  为什么随着时代的变迁,为何一个简单的微笑,包含的情绪竟如此复杂?甚至恶意满满?

  ▲有网友认为,笑脸表情问题主要出在眼睛

  在知乎一篇名为“为什么微信微笑表情一点也不友好”的问答中,答主@暗涌给出了较为科学的答案:如果你人是发自内心在笑,除了嘴角会翘起来,面部的苹果机也会隆起,卧蚕会凸起,如果是假笑,卧蚕则不会发生变化。在很多大笑的表情例如“/憨笑”“/呲牙”“/可爱”“/偷笑”,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眼睛眯成上翘的弧形,但“/微笑”眼睛没有任何变化,甚至视线是向下的。在微信表情中,“/微笑”“/难过”“/再见”这三个表情视线均是向下的,映射出比较负面的心态,也可以理解为,皮笑肉不笑。因此说眼睛是心灵之窗,一点也不假。

  河南省优秀班主任、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尹洁菊老师告诉记者,作为70后,尽管她不知道这些表情还有另一层意思,但她在与同事和学生的沟通中,也几乎没用过这些表情。在她看来,微笑的表情不足以表达情感,所蕴含的情感不足,开心的程度不够。“一般呲牙表情会用的多一些,孩子们之间会用一些夸张的表情包,几乎没人用微信自带的表情。”

  文字除了传递意义,更多的是要传递情感

  在2019年,#聊天回复嗯被老板批评#的话题引发了网友的讨论,有网友发帖称,自己微信回复了一个“嗯”,遭到了老板的批评。“和领导和客户都不要回复嗯,这是微信的基本礼仪。”当事人觉得很难理解,但不少网友觉得老板说的没毛病。

  2020年郑州市高中骨干教师培训主讲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安娜在接受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专访时表示,文字交流与语言交流、当面交流不同,语言交流可以通过语气传递感情,当面交流可以通过语气、表情和肢体动作来传递感情,而文字交流则不同,对方的态度和情绪只能通过文字表达。“有时候不是意义没传达到,是情感没有传达到。”

  ▲今天玩的真的开心吗?

  刘安娜说,约定俗成的网络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从一代网民的“青蛙恐龙”、“GGMM”到后来的“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给跪了”等等,几乎每年都有新的网络语言出现。年轻人对于新兴的网络语言接受能力很快,很快就能与时代接轨,然而中年、老年特别是教师行业,对语言的理解更多的是工具性,能用就行,至于年轻人是否喜欢,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甚至在他们看来,“呵呵”并没有其他层面的意思。

  “一开始我也是不用微笑表情的,直到有一次我偶然间发给学生,学生问我,老师你对我有意见吗?从那以后,我才意识到是表情出问题了。”刘安娜告诉记者,她在微博上看到很多网友评论,大家一致表示,ppt在哪可以下载?我要发给我的领导或老师。“有时候虽然知道长辈/领导/老师没有恶意,但每次看到微信笑脸还是会哆嗦一下。”

  尹洁菊认为,文字表达有代沟,主要原因除了中老年人对互联网接触不深外,更重要的是懒省事。想点赞的话,点个大拇指就行了,回个微笑就行了,但孩子们更喜欢用夸张的表情包来表明态度。“主要还是缺少和年轻人沟通的热情。”

  在郑州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齐航福看来,无论是用文字还是语言,相互沟通最重要的是真诚。微信初代表情很简单,也很抽象,对方无法通过你发的一个表情去洞悉你的真实情绪,也很容易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像微信后面推出的一批表情就比较好,现在和同学交流基本上都不再用初代表情了。”


编辑:魏蔚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