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风华“郑”茂展宏图——郑州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奋斗记

2020-12-02河南日报

  郑州大剧院迎来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提名者表彰仪式

  百辆宇通T7“驶入”G20杭州峰会

  中欧班列(郑州)开辟新线路,拓展河南“朋友圈”

  左图郑州东站

  □河南日报记者 王延辉

  时间丈量着发展的进度,也标注着攀登的高度。

  5年光阴,只争朝夕;5年拼搏,春华秋实。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在滚滚时代大潮中,位于天地之中、黄河之滨的郑州抢抓机遇、砥砺奋进,加快建设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铺展开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

  这5年,一系列国家战略落地见效,形成高质量发展“势”的叠加;跻身全国城镇体系“塔尖”城市行列、建设超大城市,实现“经济总量破万亿、常住人口破千万、人均GDP破十万”的三大跨越;拓展城市版图和发展空间,市域建成区面积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分别增至1181.51、651.35平方公里;“国字号”盛会接踵而至,迎来一个个“高光时刻”;由内陆腹地城市崛起为枢纽之城、开放高地,助推河南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立足当下,回望过往,总能看见时间坐标上镌刻下的熠熠发光的印记。

  奋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郑州,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主动担当“引领区域发展、支撑中部崛起、服务全国大局”的使命,始终保持奋勇争先的竞进姿态,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郑州绚丽篇章。

  高抬郑州这个“龙头” 擎起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

  初冬的郑州,孕育着新的发展希望。

  郑东新区北龙湖北岸,碧波蓝天辉映、风光旖旎之处,一座创新人才集中、创新要素集聚的中原科技城在“拔节生长”,总投资额超过1100亿元的复星国际、芯成科技全球研发中心等60个项目签约入驻,加速其建设成为中原地区科技创新策源地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厚植创新土壤,启动创新引擎。郑州引入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中科院计算所大数据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和科研机构,打造“雨林型”创新生态体系,让科创产业、科技人才能落地、留得住、发展好。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驱动,科创“郑”力量在加速汇聚。依托东部中原科技城、智慧岛、白沙科学谷(鲲鹏软件小镇)以及西部自主创新示范区和CCD北部片区、四个开发区、32个城市核心板块,郑州加快构建“一廊、两翼、四区、多点”的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空间格局。目前,郑州高新技术企业已突破2000家,总数占全省的40%以上。

  把握产业演进规律,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郑州积极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让产业链、服务链、创新链衔接更紧密、支撑更有力。

  智能手机产量约占全球的1/7,宇通客车产量约占全球的1/8,速冻食品占据全国60%以上的市场,盾构机产量破千台、产销量全球第一,郑商所期货交易的“郑州价格”影响全球……立足于“枢纽+区位+人力资源”综合比较优势,郑州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耦合共生,已建成全国重要的智能终端(手机)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液压支架和盾构生产制造基地、全球最大的客车研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研发基地和物流中心,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新材料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数字“赋能”城市,加速新旧动能转换。郑州牵手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新华三、大华、紫光、浪潮、中国电子等行业领军企业,“数字军团”加速扩容,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加速向“中部数字经济第一城”目标迈进。

  晋升全球二线大城市、全球经济竞争力城市100强、全球营商环境友好城市100强,入列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20强、全国数字城市十强,成为全国第8个市场主体超百万的城市,获评“机遇之城”2020年度十强……一个个榜单的背后,折射出郑州强劲的发展之“势”。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郑州经济“体格”在强健,“韧性”在增强。2019年,郑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6万亿元,在全省的比重提升至21.4%,总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第15位。今年以来,郑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经济复苏向好,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405.53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进出口总额2627.9亿元,增长3.2%,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9.7%,总量稳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位。国内外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持续提升,引领中原崛起的龙头越昂越高。

  走好“枢纽+开放”之路 由内陆腹地崛起为开放高地

  在郑州,物畅其流、货通全球是有底气的。

  加拿大的小麦、乌拉圭的大豆“坐”着海铁联运粮食专列而来;全球约一半苹果手机从郑州机场“登”机而去,飞向世界各地。

  一粒小麦、一颗大豆乃至一部手机的“跨洋之旅”,所折射的正是一个连天接地、物通全球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实力。

  郑州位居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区位优势是其最大的优势。厚植这个“最大优势”,郑州被国家明确为全国最高等级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不久前,郑太高铁全线按图试运行。“米”字形高铁网基本成型,进一步巩固全国大局中的“郑州位置”。

  无“边”无“海”,妙招出彩。抢抓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机遇,郑州搭建起空中、陆路、网上和海上四条“丝绸之路”,探索出了一条内陆地区开放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世界地图”上不断描绘“出彩中原”。

  “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郑州机场获批第五航权,开通货运航线51条、客运航线194条,客货运规模持续保持中部“双第一”,今年以来货运量累计增速全国第一。

  “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中欧班列(郑州)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实现“多线路、多目的地”常态化高频开行,班列网络遍布30个国家130个城市,累计开行3700多班,成为中东部地区唯一获批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

  “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全球网购商品集疏分拨中心基本建成,跨境电商“1210”模式全国复制推广,E贸易辐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造了家门口的“世界商超”,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永久落户郑州,真正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大门在郑州”。

  “海上丝绸之路”越来越顺畅。与青岛、天津、连云港、宁波等沿海港口无缝衔接,依托铁海、公海联运形成内陆“无水港”。拥有9大功能性口岸,是功能性口岸最多、种类最全的内陆城市,初步构建了与沿海相当、与国际接轨的开放体系。

  开放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郑州深化“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企业注册实现“秒批秒领照”,新注册企业累计超66000家。

  放大枢纽优势,打造竞争优势,转化出彩胜势。坚定走好“枢纽+开放”的路子,围绕打造“一门户、两高地”,郑州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统筹“五区联动”“四路协同”,加快建设以自贸试验区为引领、以航空港实验区为载体、以综合性交通枢纽为依托、以开放体系为保障,全面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有力支撑全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崛起的内陆开放高地,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深入践行“人民至上”理念 建管高品质打造“幸福郑州”

  最是幸福动人心。在最新评出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郑州首次入选,居全国十大城市第7位。

  “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来,郑州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管理,统筹老城更新、新城开发和乡村振兴,突出“东强、西美、南动、北静、中优、外联”的城市发展格局,走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城市发展路子,让城市更美、群众生活更幸福。

  便捷交通支撑幸福。“轨道上的郑州”全面铺开,地铁3号线一期、4号线今年年底开通,加上已运营的1号线、2号线、城郊线、5号线、14号线,年内总运营里程将达206公里。绕城高速开启“免费时代”,市域内15分钟上高速。“一环十横十纵”道路综合改造完善着城市交通微循环体系和慢行系统,逐步营造出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城市道路空间。

  公共服务承载幸福。坚持把80%以上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完善配套设施、健全服务。“15分钟”为半径的家门口学校,“15分钟便民服务圈”“15分钟健康服务圈”……孩子们在学校里有午餐和课后延时服务,老人在家门口乐享“品质晚年”。分类别、分层次改造主城区1833个老旧小区,惠及30万居民。

  数字治理提速幸福。秒速提公积金、领取契税补贴、孩子入学报名、智能停车……动动手指尖,诸事“郑好办”。“郑好办”APP已上线政务服务及便民服务事项531项。“城市大脑”赋能“聪明郑州”。

  生态文明增色幸福。绿色已成为郑州的城市底色和发展主色。今年郑州荣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成为长江以北地区首个获此殊荣的省会及以上城市。建成公园1129处,绿化总面积1.95亿平方米,近4000公里的生态廊道编织出市民惬意“慢生活”,基本形成了“城在林中、园在城中、林水相依、林路相随”的生态格局。高标准建设黄河滩地公园及沿黄慢行系统等,加速推动“绿城”向“绿都”跨越。

  精细管理夯实幸福。从细微之处入手,从群众所需出发,郑州狠下“绣花功夫”,弘扬“工匠精神”,以“序化”保畅通,以“洁化”促提质,以“亮化”增颜值,以“绿化”美环境,用细心、耐心、巧心“绣”出城市高品质。

  文化发展涵养幸福。讲好“黄河故事”,郑州全力建设“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国家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为国家中心城市培“根”铸“魂”。郑州大剧院、郑州美术馆新馆开放后参观者络绎不绝;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黄河国家博物馆、商代王城、古荥大运河、百年德化、二砂文创园等文化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创新中传承郑州的历史文脉。

  干好干实一件件让群众“咧嘴笑”的事,郑州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站在“十三五”的尾巴上,时间的指针即将指向新的刻度。

  对历史最好的回望,就是创造新的历史。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郑州再出发!(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编辑:郭同欢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