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载风雨 30年变迁舞钢带着希望和梦想奔跑
山水林城 舞钢市委宣传部供图
山水舞钢 河南商报记者孙超通讯员周利民/摄
钢城夜色 河南商报记者孙超通讯员周利民/摄
河南商报记者 孙超 通讯员 郭风丽 王晓磊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1970年,平舞工程会战拉开了舞钢开发建设的序幕,至今已50年;1990年,舞钢撤区建市,开启了舞钢跨越发展的新篇章,至今已过去30年。
30年之于浩瀚历史,不过是倏忽一瞬;30年之于一座城市,却是道不尽的沧桑巨变。从板壁青瓦到高楼大厦,从鸡毛换糖到商品琳琅满目,从“穷困山乡”到“发展热土”……蓦然回首,那山、那水、那人、那城已在悠悠历史岁月中褪去昔日原色,如今当人们再次低头俯瞰舞钢大地时,发现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当人们抬头再次仰望舞钢天空时,发现一片蔚蓝,晴空万里。
蹚过历史的长河,不难发现,那场启幕于30年前的伟大变革,一直被历史反复回味———
1990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复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河南省设立舞钢市的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平顶山市舞钢区,设立舞钢市(县级)。当年10月11日,省政府决定,舞钢区改为舞钢市。自此,舞钢以一个全新的角色出现在中国行政版图上,开启了发展的新纪元。
该用什么样的词汇来回顾舞钢这30年
有人说,这是困难与突破交织的30年;有人说,这是飞速发展的30年;有人说,这是充满激情和干劲的30年……
30年前,新成立的舞钢市,各项事业刚刚起步,人民生活水平处于温饱。
30年间,舞钢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道上奋勇前行。
如今,舞钢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跨越,正向着打造“四个标杆、一个样板”(乡村振兴标杆、城乡一体化标杆、基层治理标杆、绿色发展标杆,县域治理“三起来”的舞钢样板)的目标大步迈进。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宜居城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全省首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这一项项桂冠,是对舞钢30年发展印记的最佳注解。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30年的发展历程,跨越两个世纪,联结两个千年。舞钢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勤劳朴实的舞钢人民,踏着改革开放的奋进鼓点,乘着中原崛起的强劲东风,在不断克服艰难险阻中拼搏前行,在这片64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演奏出动人的旋律,写下了壮丽的诗篇。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1990年,全市生产总值4.2亿元,2019年达到136.1亿元,是1990年的32.4倍,在平顶山市增速排名中位列前三。2019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305元,是1990年的30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1990年以后,第二、三产业发展加快,特别是全域旅游战略的深入实施,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的格局。2019年,全市产业结构由1990年的28.2∶52.2∶19.6调整为8.9∶53.2∶37.9。
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工业实现了总量由小到大、重点行业从无到有的转变。工业总产值从1990年的6.2亿元,扩大到2019年的321.7亿元,增长51.9倍。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钢铁及装备制造行业实现总产值236.8亿元,纺织服装行业实现总产值23.3亿元。
居民消费水平不断升级。199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亿元,201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3亿元,是1990年的49倍。199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4元,2019年达到15901元,是1990年的32.8倍。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回首来时路,面对人均经济指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制约性因素多等诸多难题,舞钢如何实现破局?面对山多地少、土地贫瘠,如何更好地让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
答案是: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产业集聚——引领工业发展突飞猛进。1970年11月1日,当杨庄公社地面上挖开舞钢公司建设的第一锹土时,舞钢市的工业引擎便正式启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如今的舞钢市工业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已初步形成了从采矿—选矿—炼铁—炼钢—轧钢—钢板加工及辅料生产和纺纱—织造—印染—服装完整的钢铁和纺织服装产业链。域内有我国首家宽厚钢板生产科研基地、全国500强企业——舞钢公司,全省最大的民营纺织企业——银龙集团。“舞钢牌”钢板、“宇龙牌”棉纺享誉国内外。
全域旅游——引领经济发展新引擎。30年来,舞钢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过去的景区游向现在的全域游转变,由景色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变。近年来,舞钢围绕“建设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战略定位,明确了构建“一城、一带、三区、七小镇、全市美丽乡村”的产业布局,旅游正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全新引擎。今年前10个月,舞钢共接待游客621.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6.54亿元。
惠民医疗——让群众乐享健康红利。早在2003年,舞钢市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在农村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启动了大病救助制度,成为全国首座实现全民医保全覆盖的城市。
近年来,舞钢市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与郑大一附院携手建成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协同医疗综合服务平台,对上连接平顶山、省城的大医院、大专家,对下与乡村卫生院(室)连接,实现了省、市(县)、乡、村四级心电诊断网络。目前,已有5.16万人次受益于远程会诊。
岁月如歌,沧桑巨变。建市之初的舞钢,城市建成区面积仅为7.07平方公里。城旧、路窄、楼矮,人们为生计而奔波,还不曾品味幸福生活的真谛。
而今,市区建成区面积达26.03平方公里,城市公园绿地面积153.63公顷。城美、路畅、楼高,人们为品质生活而奋斗,幸福的笑声响彻城市每个角落。
初冬的龙泉湖波澜不惊,清晰的湖面倒映着白云和青山,依旧美丽。30年前,舞钢从起点出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如今,舞钢从又一个新的起点出发,开始又一段逐梦之旅。
站在三十而立的节点上,面对未来,也许路途难免坎坷,但我们坚定向前,矢志不渝。带着希望和梦想,奔跑的舞钢,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开启新的历史航程,书写新的辉煌!
编辑:陈梦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