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委员通道】驻马店的重残托养模式为何能被国务院推荐 连张海迪都来调研?

2021-01-17大河网

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 贺志泉)为何驻马店的重残托养模式能被国务院扶贫办推荐为“全球减贫模式”,吸引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前来调研?1月17日,在河南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前的委员通道上,河南省政协委员、驻马店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张银良讲述了其中的奥秘。

“给低保不如给服务”,创新建成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

“照顾一个,拖累一群,致贫一家”是重度残疾人和家庭的真实写照。他们几乎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吃饭、卫生、安全,甚至大小便等问题都需要家人寸步不离地照顾,不然就可能出现危险。

家里有个重度残疾人,照顾起来可不是容易的事,看起来心疼,照顾起来头疼。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就像是被束缚住了手脚,既不能创收,又不得不支出,可想而知,这部分人和家庭要想脱贫有多么的困难。

“脱贫不脱贫,就看这群人”。为了啃下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驻马店市经过多方调研,认为“给低保不如给服务”,决定借鉴和升级托老院模式,分两步走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是把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起来,让他们得到很好的照料。第二步是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给家庭释放出来的劳动力一个出路。

重残托养究竟是怎样一种模式?驻马店残联首先选择在上蔡县进行试点。

上蔡县人口有160万、残疾人有10多万。依托乡村卫生院和卫生所,就近就便来建立托养中心,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入住后,在护工的照顾下,免费享受一日三餐、洗澡和体检,签约医生直接上门送诊。

“比如重度残疾人王老汉,在托养中心住着是真高兴,每次见了我就拉着我的手说,活在这个时代,我一辈子,值了,在这住得劲啊。”提起王老汉的事情,张银良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我们不但想法解决重度残疾人家庭的生存问题,还设法帮助他们解决收入难题。有这么一个小伙子叫聂可阳,父亲是重度残疾人,他的父亲住进托养中心后,残联的同志介绍他到县城务工,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没几年,娶上了媳妇有了孩子,现在夫妻俩每月到托养中心看望父亲。他们逢人便说,还是党的政策好,才有了我今天的生活。”

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到驻马店调研后说,驻马店的重残托养模式实现了“托养一人、解脱一家、脱贫一户、温暖一方”。

目前,驻马店市建成了107个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巡回入住有8000余人,现入住2097人,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其托养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推荐为“全球减贫案例”,已经在14个省市推广应用。可以说,一个个残疾人托养中心,就像一座座饱含着深情、感情、民情的“连心桥”,联系了党心和民心,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责任和担当。

建立长效机制,推进重残托养模式走得更远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巩固完善发展托养中心建设,让重残托养模式走得更远更好。”

张银良说,一个是聚焦“建设标准化、服务优质化、保障多元化”发展方向建立长效机制。建设标准化主要是逐步完善托养中心的规范管理,扩大重残托养照顾服务覆盖面,满足重度残疾人的更多需求。服务优质化主要是提高护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引进更多的康复人才,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多元化主要是扩大资金的投入渠道,确保托养中心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个是围绕“十四五”规划,把残疾人事业深度融入乡村振兴中去,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的生活更加高质量,更有幸福感安全感,实实在在有体面地生活,人人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编辑:陈梦伊  审核 :新闻总值班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