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和孩子打交道30多年他是孩子们心中的“话痨”伯伯

2021-01-23河南商报

  袁向尚医生扎根儿科30多年,是同事们心中的“定心丸”

  大咖名片

  袁向尚,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9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临床医学系,2001年至2007年在德国吉森大学留学。从事儿科专业30余年,对儿科呼吸、消化、循环、颅内感染、新生儿方面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对肾脏方面的疾病及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尤其擅长,并擅长小儿疾病的内病外治。发表国家级、省级学术论文20余篇,参加国家科研项目一项及市级科研攻关项目多项。

  河南商报记者王蒙文/图

  在儿科病房,他是事事都要过问的“话痨”;下了门诊,他是事事都耐心答疑解惑的育儿专家;而在同事眼中,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科室“钉子户”。

  为什么这么说呢?不光是因为每天都会看到他在科室忙碌的身影,更是因为做儿科大夫以来,他和孩子打交道已有30余年。

  儿童病房里的“话痨”伯伯耐心且细心

  1月21日早上8点,袁向尚和科室同事走进儿科一病区病房,开始了新一天的查房工作。

  “袁伯伯好!”病床上,手臂佩戴固定器的男孩小勇主动和袁向尚打起招呼。不久前,小勇因一次意外导致左臂骨折入院,在骨科住院治疗期间又出现扁桃体发炎的症状,便转来儿科病房进一步治疗。

  看到小勇的精神状态恢复得越来越好,袁向尚赶紧把好消息告诉给小勇,“再过几天,你就可以出院了。”

  仔细检查过小勇的身体后,袁向尚再次叮嘱小勇妈妈相关的用药事项,临走前还不忘问问小勇出院后的愿望,“噢,马上要考试了,放心吧,出院后好好在家休息,不会影响你在考场上的发挥,我们都给你加油。”

  “哦对了,还有……”袁向尚的话痨,却让家长们倍感安心。

  每次查房,袁向尚总会认真地把患儿情况全部过一遍。有时病情复杂的患儿较多,一趟查房下来,已经临近午饭时间。

  科室里的“钉子户”,需要时他便在

  提起愿望二字,袁向尚说:“作为儿科大夫,不光是我,很多同行都有这么一个‘奢侈’的小愿望——睡次懒觉。”

  然而多年来,这看似稀松平常的愿望,在他这里只不过是一句自我调侃。因为无论上下班,总能在科室看到袁向尚的身影。

  在同事的眼中,他是科室里不折不扣的“钉子户”。

  门诊、急诊、病房,早已成为袁向尚日常工作的“三点一线”,甚至成了一种肌肉记忆。

  儿童生病的特点往往反复且迅疾,“保不齐大家什么时候有需要,家里没啥事情,索性就在医院待着了。”袁向尚说。的确,患儿需要他,年轻的医护人员也需要他。凌晨一两点钟打来电话,有疑难病症,袁向尚都会赶来。

  “还是放不下。”袁向尚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哪怕当天不值班,他也总爱泡在科室和小患者们聊聊天,给有疑惑的家长科普常识。

  说他是“钉子户”,不过是大家亲切的调侃,在团队年轻医护人员的心中,他是大家的“定心丸”。

  从最多时接诊7名患儿,到如今守护一方儿童健康

  慕名而来找袁向尚看病的患儿家长有很多。作为医院儿科的领路人之一,袁向尚救治了不少患儿,与不少患儿家长结缘,也见证了医院儿科的发展。

  袁向尚始终记得多年前,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刚刚成立时的艰难,“刚开科时,市民对我们医院还不太了解,不知道我们是干啥的,我清楚地记得第一个月科室接诊量最多时就7个人。”

  如今,儿科已经扩增至三个病区,接收各类患儿。即便不在医院,袁向尚的微信也常常是新消息爆满,而素来有问必答的他,无论多晚下班都会一一回复。

  实际上,守护郑州市南龙湖区域儿童健康的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在周边的妈妈圈中备受称赞。儿科大夫袁向尚,更是有一批忠实的宝妈“粉丝”为其医术医德点赞。

  “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哪还有什么烦恼”

  儿科是一个牵动着太多人心的地方,年纪尚幼的孩子还不能准确表述自己的感受和变化,因此和家长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时难免会被一些心急想看到效果的家长误解,袁向尚坦言,“医生也是人嘛,多少会觉得有些委屈,但在儿科,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哪还有什么烦恼。”

  袁向尚还记得一次国庆节期间值夜班,刚刚结束例行的晚查房,已经接近8点钟,回到医生办公室,他正打算扒拉两口饭为夜间急诊做准备,这时,一名第二天就要出院的小姑娘悄悄走进了办公室,“袁伯伯,您辛苦了,我给您跳支舞好不好?”

  小姑娘当时还在上幼儿园,因为发烧住院治疗。几天的相处,这个活泼爱笑的小朋友已经和医护人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了病区里的“开心果”。

  一曲跳完,天真烂漫的小姑娘用舞蹈谢幕礼弯腰致谢,这样的瞬间,温暖了袁向尚的心。

  做儿科医生累吗?确实累。袁向尚说,然而每当看到孩子们恢复健康与活力、家长们眉头舒展时,他心里满满的都是欣慰。


编辑:梁倩文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