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今年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 期待小区“返老还童”

2021-03-06顶端新闻·大河报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段伟朵邵可强郭兵刘瑞朝

  【快递7】“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科研青年小李:天天泡在实验室里,对科研人员来说,有时候是一种享受。莫说我们是“社交恐惧症”群体,只有潜下心来,用踏踏实实的数据说话,才能成功。“十年磨一剑”,我看行!

  报告原文摘抄: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使他们能够沉下心来致力科学探索,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弘扬工匠精神,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

  解读: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发扬匠人精神。创新一直是政府工作报告的“热词”,今年也不例外。未来,河南将建设中西部创新高地,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大幅提升,创新型省份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在创新中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永煤集团车集煤矿正高级工程师游弋受访时表示,工匠精神在一切创新中必不可少。

  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的创新发展中更需要工匠精神,游弋说,目前我国仍是制造大国,但呈现出大而不强,多而不优,高端设计低端制造等现状,主要就是缺乏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他建议,把工匠精神纳入基础教育和人才培育的全过程,支持企业对工匠梯级培养,提高和落实工匠人才待遇,增强各级工匠的荣誉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快递8】“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

  郑州退休教师张老师:退休以后,我特别关注老旧小区改造的事儿,我们上年纪了,我们住的小区也有“年纪”了,期待小区能“返老还童”,这样我们就可以安度晚年了。

  报告原文摘抄: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体系。政府投资更多向惠及面广的民生项目倾斜,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提升县城公共服务水平。

  解读:那么,我省是如何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这项工作的?

  记者采访了解到,最近几年来,郑州市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颇具代表性。截至2020年底,郑州市中央补助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全部开工,共完成1374个小区改造,受益群众达70万人。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郑州市计划改造的老旧小区数量,在全国城市中位列首位。

  郑州市老旧小区改造,是在政府主导又不大包大揽的原则下,围绕“提升小区功能和品质、解决群众基本需求”的要求,通过综合改造将陈旧破损的老旧小区变成舒适、优美的宜居小区。根据郑州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今年将有序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确保2000年前的199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现大头落地,推动无主管楼院“红色物业”全覆盖。

  老旧小区改造,是居住环境的提升,也是软硬件的统一升级改造。大河报长期关注政府的这一民生工作,并对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和问题进行剖析式报道。目前,围绕基础、完善、提升三类改造内容,回应群众期盼,郑州市确定了“一拆五改三增加”(即:拆违、“上改下”、节能改造、雨污改造、“白改黑”、改绿,增加党群、物业用房和安防)改造重点,做到应改尽改。

  除了硬件改造外,软件改造也会跟上。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郑州市探索区域化党建联盟、社区服务联盟、智慧服务平台的“两联盟一平台”模式,以街道为轴心、社区为主干、公共单位和居民群众为“扇面”,推动街道、社区、公共单位、居民群众四方联动,推动老旧小区的治理模式从“靠社区管”向共建共治共享转变。

  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后的维护,专门引进专业化物业公司。通过连片打包、捆绑公共管理资源、路院共管等模式,扩大专业化物业覆盖面,政府给予一些物业服务补贴。

  【快递9】“千方百计使亿万农民多增收、有奔头”

  返乡青年小光:说到收快递,俺村也实现送货到家了!前几年在外面打拼,刚回到老家创业有点不习惯,但这几年变化太大了。我愿意带着叔父辈们利用科技、网络来“种地”。“有奔头”这三个字,家族群里已经转疯了!

  报告原文摘抄:稳定种粮农民补贴,适度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和品质……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千方百计使亿万农民多增收、有奔头。

  解读:那么,农民怎么样才算是“有奔头”?全国人大代表、濮阳市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说,所谓“有奔头”,就是农民能享受到城市一样的生活,城市有啥,俺就有啥。作为一名村支书,他们村将做好带头引领作用,让农民逐渐过上健康幸福美好的生活。

  农民增收,前提便是乡村振兴。那么,我省应该如何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呢?全国人大代表杨来法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尤其是发展农业产业过程中,乡土人才的缺乏已经明显成为掣肘。

  建立乡村振兴人才激励机制,使更多的组织人才、技术人才,加入到乡村振兴人才队伍,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基层合作社、龙头企业联姻,尽快形成现代企业管理运行机制,以便在市场大潮中站稳脚跟。

编辑:魏蔚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