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渑池县韩家坑村 花椒林中的“桃花源”

2021-04-16河南日报农村版

韩家坑村村民王改珍在花椒地里锄草古俊峰张宣军摄

  □本报记者李海旭刘景华通讯员秦静

  春日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大地,一排排花椒树长出了嫩绿的叶片,一派生机盎然。从渑池县城向北20里,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乡村水泥路驱车向上,就到了韩家坑村。韩家坑村是该县有名的“花椒+中药材”种植专业村,坐落在韶山山脚下的大片花椒林中。

  “我们村家家户户不缺钱”

  4月8日上午,韩家坑村62岁的老党员上官海勤正在田间拔草,地里种的是花椒,林下套种了中药材柴胡。韩家坑村村支书韩军民走到老党员上官海勤身前向他询问柴胡的生长情况。韩军民自豪地对记者说:“我们渑池县种植的柴胡质量好、药效高,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在村民王改珍家的花椒地里,王改珍戴着漂亮的白色遮阳帽,拿着锄头锄草。她家的花椒树长势喜人,韩军民走进田间对她说:“这花椒树下今年还能再套种一季柴胡呢!”在王改珍家的大门外,有片荒地,经过开垦也种上了花椒。王改珍75岁的婆婆正拿着锄头在这片花椒地里除草,韩军民一把接过老人手中的锄头,边帮老人锄草边和老人聊天:“人勤地不懒,咱村上官万均家种的柴胡,去年一亩地卖了七八千元”!“可不是嘛。”老人说。通过种植“花椒+中药材”,韩家坑村村民现在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好!越来越好,我们村家家户户都不缺钱。”老人发自肺腑地对记者说。

  产业做对了,农民翻身了

  据了解,韩家坑村一直都有种植柴胡的历史,但之前没有形成规模。从2017年开始,渑池县因地制宜,出台了“两椒一药”产业发展政策,大力鼓励村民种植花椒、辣椒和中药材,并给予相应补贴。“我们村抓住这一大好机遇,积极引导村民种植花椒和柴胡。现在我们全村共种植花椒4400多亩,花椒每亩平均收入在6000元~8000元之间。考虑到花椒进入挂果期需要3年,前3年没有收入怎么办?因此村里就引导村民在花椒林下套种柴胡,增加收入。这几年,柴胡在流通市场上价格卖得好,种得好的农户每亩可以卖到8000元,再不咋样每亩也可卖到5000元。花椒种得好的农户,进入旺果期后每亩收入可达1万元。”韩军民详细地向记者算了一笔产业账。

  在韩家坑村驻村两年多的渑池县委政法委驻村干部张书涛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引导村民种植花椒,同时又摸索出一套花椒树下套种柴胡的产业发展模式。目前,该村主要在发展这两个主导产业,特别是种植柴胡效益非常好。花椒是从2017年开始规模化发展的,目前已经有一半进入了旺果期。

  修桥梁,搭舞台,唱大戏

  在韩家坑村东头,也是村部的大门外,有一道深沟。2018年,该村投资40余万元建成第一座桥梁,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4月8日上午,村里正在组织人力对村庄及道路进行绿化。

  据了解,该村成立了两个花椒专业合作社,建成一个花椒加工基地,可以进行花椒烘干、精选、色选等,解决了村民花椒销售问题。同时,也给该村集体带来了每年近10万元的收入。2020年,该村又利用项目资金,筹建起了一个花椒精加工包装厂,目前即将开工投产。

  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全部都用在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上。2017年,韩家坑村投入29万元,在村部大院里建成了一个乡村大舞台,成为村民们娱乐活动场所。4月8日上午,在村部大院里,整整齐齐地摆满了小凳子,一群人正在舞台上忙碌。“村里请来了安阳市唐派艺术研究院豫剧团,为全村村民唱4天大戏!”韩军民指着墙上张贴着的一份名单说,“4天一共9场戏,每场费用5000元,唱戏共花4.5万元。这次唱戏的钱都是村民自发捐献的,一共捐了4.6万元。”

  全村选出了126个“拔尖”人物

  产业发展为村民带来了喜悦和希望,让村民充满了干劲和向上的力量。通过产业发展致富后,该村要求入党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了。“村民的入党积极性很高,入党要排队,今年报名要排到后年了!”谈到韩家坑村这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村民思想意识的提高,70岁高龄、刚刚退居二线的老村主任韩小月说。

  为树立正气、激励先进,该村从2018年开始,举办了多项“拔尖人物”评选,包括“脱贫光荣户”“致富带头人”“经济能人”“好媳妇”“好婆婆”以及“优秀共产党员”,并隆重举办表彰大会,对获奖的“拔尖人物”进行表彰。目前,该村一共评选出各类“拔尖”人物126位。

  产业的硬核支撑,让朴实的韩家坑村村民变得幸福而又充满正能量。近3年来,该村治安案件发生率为零,2020年还被评选为“全国文明村”。

编辑:张馨予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