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密码•9丨一方金印在民心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虎成 代娟
“我叫吴金印,党龄61年……”前不久,新乡市党员电教中心在拍摄一期庆祝建党百年栏目时,邀请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对党说句话”。对着镜头,吴金印不禁思绪万千……
一个人的“见证”
吴金印带领群众把一个个荒山野沟变成米粮川。
这一个甲子的前后呼应,见证了中国共产党61年的成长,也见证了吴金印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入党61年来,他“走一路响一路,干一路富一路”,怀着对党和人民深厚的感情,带领群众把一个个荒山野沟变成了米粮川。
在卫辉市狮豹头公社工作10多年间,他在群众家住了7年,在治水工地住了8年,带领群众筑坝、建水库,架桥、造田、绿化荒山,使一穷二白的山区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唐庄的近35年间,他带领群众把一穷二白的唐庄建设成了全国文明村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国家级经济发达镇,走上了“三化”协调发展之路,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称号。
十里沟造田现场。
一个乡镇的“见证”
1987年,吴金印调任唐庄镇(当时唐庄乡)党委书记时,当地还是庄稼“十种九不收”、百姓“住不起瓦房住河沟,坐不起板凳坐石头”,卫辉市16个乡镇,唐庄倒数第四。
咋治穷?经过充分调研,吴金印提出唐庄要首先围着“地”转。从调整农业种植机构多种树,到荒山荒坡荒沟造地多种粮,再到从省农科院请来5名专家扎根唐庄5年,手把手教授群众农业技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并确定“西抓石头东抓菜,北抓林果南抓粮,乡镇企业挑大梁,沿着国道做文章”的“四抓”发展思路,走出“治穷”第一步。
上世纪90年代末,又开始围着“厂”转,吴金印带领唐庄群众迈出“致富”第二步。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齐备的产业园区,引来十余家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入驻。如今,唐庄镇集体资产达78亿元,辖区内近50家企业,年工业产值超百亿元、纳税5亿多元、财政收入近3亿元,
为绿化曾因开采石料而千疮百孔的西山,吴金印带领干部群众吃住在山上,用13年时间修了600多万个鱼鳞坑,栽了800多万棵树,将满目疮痍的西山绿化成了郁郁葱葱的花果山。2017年起,唐庄镇又大力发展楸树产业,占地14亩大的植物研发克隆中心,不仅一年见效2500多万元,还因此在唐庄形成从高科技试管育苗到大田种植、楸木家具生产加工的楸树产业一体化产业链。
近年来,吴金印又带领唐庄围绕“城”字做文章,助力三产服务业发展——依托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医学院新校区、航空学院、卫辉市一中项目打造教育小镇,依托医院、大健康产业打造康养小镇,依托红色教育培训和乡村旅游打造文旅小镇,依托通用机场打造航空小镇,以及依托人气集聚发展打造的商贸小镇……
今日唐庄。本版图片均为冯光伟摄
一座城市的“见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乡市先后涌现了10多个全国先进、100多个省级先进、1000多个市级先进,其中5位被党中央号召学习。
全国村党支部书记的榜样史来贺,首届“中国十大女杰”刘志华,全国劳动模范买世蕊,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裴春亮,全国道德模范范海涛,全国劳动模范邓志军……这些闪光的名字背后,是薪火相传、赓续传承的新乡先进群体精神。
70后的裴春亮听着先进典型的故事长大。10多年前响应市委号召,回到家乡辉县市裴寨村,拿出个人积蓄,为村民建房、修水库、办企业。
白手起家的邓志军,8年前响应号召,主动参与社区党建,做到“业主住在哪儿,党组织就建到哪儿”,打造了一个有信仰有爱的社区——诚城社区,成为全国文明和谐社区的一面旗帜。
40年来,买世蕊用爱和责任,传递着党的温暖,成为200多位荣军和孤寡老人的“女儿”、500多名贫困儿童的“妈妈”。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个村庄到一座城市,从群体现象到群体效应再到群体文化,新乡先进群体精神不仅滋养着824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更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被中共中央组织部确定为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被河南省委组织部确定为“三学院三基地”之一,成为河南、全国党员干部淬炼初心的课堂。5年来,已有10多万人在这里接受党性再教育。
《河南日报》1996年11月7日1版
上世纪80年代,以史来贺、吴金印为代表的新乡先进群体扎根基层,数十年如一日,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改变乡村贫困落后的面貌,为“官”一地,造福一方。
担任狮豹头乡党委书记的15年间,吴金印大半时间都住在治山治水工地的茅草庵里。到唐庄乡工作以后,不管是上项目办企业,还是拦河造田修水利,他总是第一个背着铺盖、带着工具住到工地的草庵和工棚,和群众一身泥一身汗地干,被群众称为“茅庵书记”。人们把他的业绩镌刻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以特殊的方式表达对他的敬重和爱戴之情……
1995年,吴金印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1996年“七一”前夕又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当年,中共河南省委决定,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广泛开展向吴金印同志学习的活动。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代娟整理)
编辑:郭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