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第10届亚洲旧石器考古学年会在郑州举行 考古发现佐证东亚现代人类连续演化

2021-12-07大河网

织机洞第9层砾石石器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河南日报记者 张体义

  现代人类起源一直是旧石器时代考古关注的焦点。12月4日至5日,在郑州举行的第10届亚洲旧石器考古学年会上,学者们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一批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实证了中原远古时期的悠久文化,用考古文化的证据佐证了东亚人类连续演化的观点。

  现代人类“出自非洲说”忽视了中国考古新发现

  关于现代人类起源,流传最广的是现代人类“出自非洲说”,认为非洲是现代人类唯一的起源地,其他地区的现代人群都是在非洲诞生的早期现代人群向外迁徙扩散的结果。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认为,有关现代人类“出自非洲说”及相关讨论,主要证据来源与论述落脚点是非洲和欧洲、西亚。中国的考古材料很少被纳入研究视野,尤其是大量的东方“早期智人”被严重忽视,带有很大的偏见和局限性。发现于中原地区的“许昌人”等早期智人化石,既有古老的特征,也有现代的特征。中国与人类起源有关的考古发现很多,而且成为一个序列,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本土支系,不存在距今10万—5万年间的人类演化空白。当然,不排除基因和文化的交流。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平顶山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执行负责人赵清坡在会上介绍,今年鲁山县仙人洞遗址发现距今3.2万年的人类头骨化石,这是目前河南已知年代最早的早期现代人化石,对研究中国现代人起源、演化具有重大意义。相对于人类化石和古DNA信息,中国发现的文化证据更丰富、更连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文化序列支持“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说。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现代人类起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谓现代人的生物特征和行为方式是逐渐演化出来的,不是作为一次性事件突然出现的。

  中原地区古人类文化发展连绵有序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长期合作,先后发掘荥阳织机洞、新密李家沟等遗址,获得多项重要发现与研究成果,确立了郑州及中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发展序列。织机洞、老奶奶庙、赵庄、方家沟等遗址从距今5万年前后出现石器小型化、加工精致化,遗址数量增加、且结构复杂化,一直持续到距今4万年左右。西施遗址石叶遗存出现取代了早前流行的石片工业,到距今2.4万年前后,代之而起的是船形细石叶技术,一直持续到距今1万年前后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交替时期。这一过程清楚地展现了中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发展序列。

  这些考古新发现清楚展示出中原地区晚更新世中、晚期古人类的行为复杂化,特别是出现了现代人独具的象征性行为。奶奶庙等遗址布局结构有意的安排、优质石料远距离的运输,以及石器生产技术的进步等,都是很明确的证据。新郑赵庄遗址发现远距离搬运紫红色石英砂岩,专门垒砌成石堆基座,摆放巨大象头的遗迹,更为引人注目。这一反映非功利性复杂活动的遗迹,无论是出于对巨兽的恐惧或崇拜,还是对狩猎丰收的祈求,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意义。尤为重要的是,郑州地区典型石片石器组合将华北到中原以南地区同类发现连为一体,清楚地展示出中国及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与发展的区域性特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认为,这些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实证了中原远古时期的悠久文化,用考古文化的证据佐证了东亚人类连续演化的观点。


编辑:郭同欢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