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后备军”创“双一流”丨河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瞄准“粮食产后安全及加工”领域 打造优势特色学科高峰

2021-12-11大河网

阅读提示: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省”“推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晋位升级,加强‘双一流’大学第二梯队建设”。此前,河南已遴选7所高校作为“后备军”,选取11个学科作为“双一流”创建学科,并力争新增1~2所高校进入第三轮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围绕社会普遍关心的第二梯队争创“双一流”,大河网推出系列报道:“后备军”创“双一流”。

大河网记者 臧小景

腹内有食,碗里有饭,是千百年来中国百姓最朴素的愿望。改革开放40年来,老百姓家“菜篮子”发生很大变化,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得讲究、吃得健康,舌尖上的不断变化,不仅见证了中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更见证了中国在粮食生产、储藏、运输、加工等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我国粮食损失浪费的现象仍然存在。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估算,我国每年粮食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损失量在700亿斤以上,粮食全产业链总损耗率约为12%。粮食产后损失该如何减少?

“全国14亿人按每人每天吃掉1斤粮食计算,就要14亿斤。这只是一天的口粮,国家防备灾荒需要更多的粮食。另外,这么多的粮食如果保管不好,会发热、霉变,直接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12月11日,河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国际谷物科技协会(ICC)院士卞科告诉大河网记者,确保粮食减损,做好储藏工作,用科技助力粮食储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其中重要一环。

结合这一国情,卞科与团队成员一起研发的“四合一”储粮新技术,将粮情测控、智能通风、谷物冷却和低剂量环流熏蒸的储粮新技术集合在一起,解决了我国粮食储备特有的仓型大、储期长的技术难题,同时做到长期“保鲜”,让老百姓吃到营养又美味的食物。

粮食储藏物昆虫标本馆

关注丨河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被遴选为“一流”创建学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因“粮”而立,为“粮”而育,依“粮”而为,缘“粮”而兴。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健康、工艺设计与社会生产,食品的加工贮藏与食品安全卫生的学科,是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食品科学与工业工程的重要桥梁。

今年9月,在省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宋争辉提出要实施“双一流”学科创建工程,遴选7所高校的11个学科作为“双一流”创建学科,力争新增1~2所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河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被遴选为“一流”创建学科。

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核心和基础,建设一流大学离不开一流学科的支撑。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后备军”,河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优势丨具有独特性 覆盖粮食产后整个产业链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等

据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河南工业大学最具优势特色学科。本学科始于1956年中央粮食干部学校的粮食加工、油脂检验、粮食保管专业。1981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5年入选省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工程,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20年获批河南省特色骨干A类建设学科。经过65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粮油食品领域国内规模最大、专业设置最完整、具有鲜明专业特色和雄厚科技实力的学科,具备学士、硕士、博士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卞科称,学科坚持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在国内外粮食行业享有良好声誉和较高知名度。与国内外以大食品为研究方向的学科相比,具有独特性、不可替代的行业优势和工程应用优势,覆盖了粮食产后整个产业链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等。本学科支撑的农业科学、工程学和化学3个学科连续多年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为农业科学第一支撑学科,支撑度超过80%。

   

 开展粮食外援培训班    

对标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被誉为粮食行业的“黄埔军校”    

今年3月份,教育部就“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工作答记者问,明确指出成效评价考察内容的框架,指出核心性维度是“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五大建设任务和五大改革任务的集中综合反映。学科建设评价,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教师队伍建设四个方面。

对标“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考察核心性维度,河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情况如何?卞科说,为粮食行业以及河南粮食产业、食品产业的发展蓄势赋能,扎根行业,学科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食品科学与工程、粮食工程为国家一流专业及国家级特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先后三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科先后为国家和地方输送了2万多名优秀毕业生,全国粮食行业半数以上的管理精英和技术骨干出自本学科,被誉为粮食行业的“黄埔军校”。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上,近年来,学科建有“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涉粮科研平台24个,建有商物粮行业专业甲级设计院和世界最大的“粮食储藏物昆虫标本馆”。该学科获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其中“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是我国粮食行业近20年来的国家科技最高荣誉;2020年该校“食品工业专用油脂升级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畜禽饲料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创建与应用”2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230余项,其中“小麦—规格”为国内第一个粮食领域国际标准,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1项。    

在师资队伍方面,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31人,其中教授53人,博士生导师27人。学校引进了发达国家的世界著名化学家罗德平院士,将会进一步扩展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该学科拥有国际谷物科技协会研究院院士、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谷物与豆类分会主席、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饲料机械技术委员会主席、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一批知名学者。在全球8个国际粮农科技组织中,3个组织的主席由本学科专家担任。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目标丨瞄准“粮食产后安全及加工”领域  打造优势特色学科高峰    

未来有何打算?卞科说,在“双一流”创建过程中,学科将继续瞄准“粮食产后安全及加工”领域,紧密结合河南粮食资源与产业优势,服从国家整体发展需要,打造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优势特色学科高峰。持续强化与行业需求、地方产业发展和民生急需的深度融合,大幅提升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持续增强解决重大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不断凸显对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国内国际影响力,使学科综合实力、社会声誉达到全国同类学科前列。

下一步,将通过引育国内国际高端人才,培养和带动现有人才队伍规模和质量的双提升,打造一流团队,为“双一流”创建设夯实人才基础。还将整合学校内外优势资源,力争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来营养健康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国家级、省级平台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        

同时,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快速响应国家经济社会和粮油食品产业发展需求,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实施“三全育人”,加强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牢固树立“扎根中原、立足行业、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发展理念,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和行业精英,显著提升对行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科技创新的贡献率,引领行业科技进步。

此外,围绕前沿领域前瞻部署战略性技术研发项目,力争取得迭代性、颠覆性、原创性科技成果。围绕食品领域前沿研究,整合优势资源联合攻关,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对接融通,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需求。

“作为国内第一所粮食类本科院校和专业,将在65年办学基础上,继续围绕‘粮食产后安全及加工’核心领域,切实服务于国家和地方需求,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强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的联系,在粮食和食品国际国内双循环中提供河南工业大学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卞科表示。

相关报道

 · “后备军”创“双一流”丨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开发原创性新药 增强我国创新药物研发能力

 · “后备军”创“双一流”丨河南理工大学:瞄准“能源安全”“公共安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打造学科核心竞争力

 · “后备军”创“双一流”丨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持续发力!拓展新兴材料研究领域 提高材料基础原创能力

 · “后备军”创“双一流”丨河南农业大学兽医学:瞄准学科发展前沿 重点研究非洲猪瘟、新型冠状病毒等

编辑:Wei Wei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