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人心、催人奋进!河南省政协委员热议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
大河网讯(记者 刘杨 祝传鹏 臧小景)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犹如温暖人心的新年序曲,鼓舞全国人民砥砺前行。
时隔三天,肩负重托与使命,出席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们陆续向大会报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位河南省政协委员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词温暖人心、催人奋进,新的一年要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斗志干好本职工作,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书写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辉煌篇章。
■ 在飞逝的时光里,我们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国,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这里有可亲可敬的人民,有日新月异的发展,有赓续传承的事业。
“我们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国,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河南省政协常委,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王喜云表示,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蕴含宏伟愿景、饱含殷切期望,读后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王喜云表示,党之所指,侨之所向。在新的一年里,将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决策部署,紧跟省委步伐,锚定“两个确保”奋斗目标,全力服务“十大战略”落地实施,努力担当党和政府联系归侨侨眷、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入推进凝心铸魂、侨力汇智、暖侨连心、夯基固本四大工程,广泛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践行“贴心人”“实干家”的工作要求,想侨之所想、急侨之所急,恪守为侨之心,多办利侨之事,努力在更大范围推动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大联合,不断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 这一年,还有很多难忘的中国声音、中国瞬间、中国故事。
■ 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 “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
“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回顾了这一年中很多难忘的中国声音、中国瞬间、中国故事,点赞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学院执行院长、主任医师郑福增表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感触尤深。
“作为武汉抗疫的国家中医医疗队领队,我是武汉抗疫斗争的亲历者和参与者,2021年郑州又经历了两次疫情的袭击和前所未有的洪灾。在来势汹汹的疫情、历史罕见的洪灾的双面夹击下,我们党和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历经风雨考验,在磨砺中越发坚强,这些温暖的力量也鼓舞我们一直向前,一起向未来。”郑福增说,下一步将在加强中医药院校的质量教育、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方面狠下功夫,走好中医路,做好中医人,为中医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宏愿奋斗不息。
河南省政协委员,中原学者、郑州大学药物关键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宏民表示,习近平主席热情饱满、昂扬向上的话语,激励着科技工作者拼搏向上、攻坚克难,为突破关键“卡脖子”技术和关键科学问题勇于献身,永不懈怠。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我们面对着更加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越是困难重重,越要苦干实干,致广大而尽精微。”刘宏民说,作为河南省政协委员和从事高等教育的医药科技工作者,将义不容辞地做好履职尽责,为医药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和生物医药行业的科技进步攻克更多科学技术难题,为绿色低碳制造提供更多的高端关键技术培养更多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人民的身心健康多做健康科普传播,多做健康知识教育宣传。
■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 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中,一句家常话,浓浓人民情。”河南省政协常委、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说。
郭天财表示,1949年我国粮食总产为2260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仅有208公斤;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增长了5倍,并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0公斤左右,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当时生产的粮食5.4亿人吃不饱,现在14亿人吃不了,中国人民也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是多么巨大的变化。”郭天财说。
“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郭天财表示,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一定牢记嘱托,心怀“国之大者”,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再有新担当、再有新作为、再作新贡献。
河南省政协常委、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聚领表示,作为一名农业企业的委员,要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好委员职责。专注红枣一厘米宽、创新红枣一公里深,用专业应对嘈杂,心无旁骛聚焦主业,踏踏实实做好实体。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五个振兴的乡村振兴模式,架起一条“品牌+消费者+枣农”二次分配的共同富裕的桥梁,把企业做实、做精、做强,行稳致远;要以“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为指导准则,积极参与民主协商各项活动,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以新时代委员的使命做好乡村振兴的践行者、传播者。
■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
■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河南省政协常委、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王清义表示,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三次提到黄河,表达了对母亲河的深情惦念,再次彰显了党和国家对黄河事情的高度重视。
“华水作为具有鲜明水利特色的高校,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使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王清义说,将牢记习近平主席殷殷嘱托,进一步整合资源、攥紧拳头,以水利工程创建国家“双一流”学科为引领,建强一流队伍,夯实一流平台,凝练一流课题,产出一流成果,培养一流人才,深度融入黄河实验室建设,重点开展黄河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研究,参与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河流水沙调控机制与泥沙治理、黄河流域智慧监管等领域研究,在“十四五”黄河保护和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度融入河南省科学院重建重振,联合开展智慧水利研究,力争在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方面产出一批成果,为黄河安澜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力驱动。
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教授秦耀辰表示,作为一名地理科技与教育工作者,对习近平主席从黄河长江“母亲河”,到中华大地“绿色地图”,再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论述印象深刻,感受到华夏民族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古老智慧正在祖国大地上发挥深刻作用。“河南地处祖国的中原大地,集中了黄河、淮河、长江、海河4条大河和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等4大山脉,南水北调世纪工程跨越4大水系,中原不只是文明的中心,更是中华大地自然的‘枢纽’,成为国家绿水青山战略的关键,中原大地要起高峰,地理科技和教育要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要助高峰,更要筑高峰,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秦耀辰说。
“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中,黄河、南水北调都是直接涉及我们河南。”河南省政协委员、光明日报河南站站长王胜昔表示,作为一名媒体人,有责任有义务把河南的发展变化、动人故事、科技创新、生态文明等挖掘好、报道好,把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河南答卷、南水北调精神、守护“渠首”水源地的动人故事采访好、宣传好,用实实在在的身边人身边事,向全国、全世界讲好河南声音、河南瞬间、河南故事。
编辑:张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