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2022-03-09河南日报

  编者按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重点讲了保障粮食安全问题;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圈粉”无数。粮食安全的话题,再次引发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

  河南、黑龙江、安徽、吉林是产粮大省,也都是粮食净调出大省,均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全国两会期间,河南日报联合黑龙江日报、安徽日报和吉林日报策划推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特刊,以代表委员的切身感受,共商如何筑牢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携手共同保障“中国饭碗”盛满中国粮。

  粮安天下 中原担当

  □河南日报记者 刘晓波

  3月1日,春光明媚,南阳邓州市文渠镇李洼村,种粮大户刘飞正在麦田边忙活着,指挥无人机给麦苗喷施叶面肥。

无人机正在植保作业 河南日报资料图片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赴南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考察途中临时下车,走进一处麦田察看小麦长势。看到丰收在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

  河南粮食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河南使命在肩,责无旁贷。

  用科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受去年持续降雨影响,我省部分地块小麦晚播。越冬期苗情监测显示,今年一二类苗比例比去年有所降低。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力夺夏粮丰产丰收,春管这一仗必须得打赢。省农业农村厅派出18个小麦专家指导组分赴各地实施科技壮苗行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研究员许为钢是其中一员。

  “前一段时间,我去商丘、南阳、驻马店和周口四个产粮大市指导小麦春管,总体来看,今年我省小麦发育正常,苗全,基本没有出现缺苗断垄现象,小麦根系发达,旺苗少,对于抵御孕穗期倒春寒有好处。”许为钢建议,春管要突出一个“早”字,及早开展肥水管理、中耕划锄,加强化肥、农药等农资稳产保供,加快苗情转化升级。

神农种业实验室成果展示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省重塑“三农”领域省实验室体系,高规格建设神农种业实验室,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通过神农种业实验室建设,我们将打造黄淮麦区新的、高起点的作物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实现在作物遗传育种方面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通过理论和技术的先导性研究,为新品种选育不断提供支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许为钢说。

  农产品供给安全和质量安全都要保障

  “保证粮食安全是天大的事,也是最大的民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绿色中原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丰强每年在全国两会上的提案都与农业有关。

  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产品加工大省,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全省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河南正从“国人粮仓”迈向“国人厨房”,并丰富着“世人餐桌”。宋丰强建议,加大对产粮大县、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调动种粮大户的积极性,鼓励多种粮、种好粮。同时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做好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的统筹工作,打好组合拳,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

  宋丰强表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又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端稳“中国饭碗” 种好“龙江粮食”

  □黑龙江日报记者 周静 宋晨 曦刘畅

  春归龙江,广袤的寒地黑土又开始“热”起来,全省各地备春耕渐进高潮。

北大荒集团嫩江农场有限公司红高粱喜获丰收。吴树江摄

  1573.5亿斤!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同时,作为中国“大粮仓”,黑龙江省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优质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端稳端牢“中国饭碗”农业大省责无旁贷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调研。在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一楼展示大厅,总书记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道:“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总书记亲切叮咛: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政治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按照今年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全省将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黑土地保护,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生产组织形式创新,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巩固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始终当好党和国家信得过、靠得住的全国人民‘大粮仓’。”全国人大代表王金会说。

  落实落靠“两藏战略”稳步提升供给能力

  五谷丰登,不仅来自风调雨顺的大自然馈赠,更离不开以农业科技为支撑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金沙农场永兴合作社收获整地联合作业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业综合机械化率、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98%、100%和68.3%,多项指标居全国首位。

  全国人大代表王守聪介绍,北大荒集团计划立足国家战略,把扩大大豆油料生产作为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进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体系,到2025年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3200万亩。

  种好种精“中国粮食”坚决筑牢粮安基础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全球粮食减产或供应链断裂的风险逐步加大。”全国政协常委赵雨森提案中这样写道。

  “我们要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坚决筑牢粮食安全基础,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从容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王金会代表建议。

  王守聪代表认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需加大力度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数字农机服务平台和智能农机产业发展标准体系建设,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支撑;创新智慧型低碳农业模式,以数字创新赋能农业低碳发展。

  用良种 护粮安

  □安徽日报记者 李浩 张岳

  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才能确保“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现了国家对种业科技的高度重视。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马传喜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100%自给,已形成比较健全的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安徽小麦育种水平逐年提高,目前主要品种中,安徽省选育的比重已经从5年前的10%左右提高到30%上下。”

  金秋,安徽省庐江县柯坦镇,金色稻田与驰骋的高铁列车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金秋画卷。王闽 摄

  虽然我国种业科技进步明显,但距离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种业领域的内生动力不足,且偏向“短平快”的研究方向。马传喜认为,种业市场发育不足、创新要素流动不畅,是制约我国种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他建议优化种业市场竞争环境,建立更加合理的财政投入机制,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准入机制,推动种子产业竞争由控制种子生产向新品种研发、再向构建育种技术专利优势方向转变。

  “改革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金钥匙’,还要加强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种业科技发展活力。”马传喜建议,改革种业经营管理体系,加快种业内部的并购与重组,形成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或复合型企业。

  冬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安徽省全椒县农业部门组织120名技术员“包村联户”引导农民强化麦田科技管理,利用植保无人机对小麦进行大规模喷药作业,提高麦管效率。 沈果 周磊 摄

  “除了农作物种子,畜禽种业作为农业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受到重视。”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表示,虽然我国是畜牧业大国,全国猪肉、鸡肉、禽蛋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不是畜牧种业强国,我国以地方品种为基本素材,近10年培育了100多个畜禽新品种(配套系),然而市场占有率不高,“顶天立地”的品种少。目前,支撑我国生猪、家禽产量的核心种源对进口的依赖性较大,如果出现断供,势必对我国畜牧业乃至国民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赵皖平还建议,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定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战略,严格保护国内种质资源安全,防止资源流失或被窃取。加快培育突破性畜禽优良品种,建立完善国家畜禽生物育种多功能实验室,重点建设基因组学平台、分子生物学平台、基因编辑平台、高通量分子检测平台等。整合全球力量推进联合育种,深入推进畜牧良种联合攻关,鼓励种业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种业基地或并购全球先进的科技型种业企业、研发机构,联合建立育种研发中心和良种繁育基地,加强境外优异资源引进,扩大新品种、新技术出口,全面提升我国畜禽种业自主创新力及国际竞争力。

  “金扁担”挑出好日子

  □吉林日报记者 赵乃政 李娜 刘帅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念兹在兹。

  2020年7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5年内第3次到吉林省视察,第一站就走进丰饶的黑土地,调研一件头等大事——粮食生产。他明确指出:“吉林作为粮食主产省,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吉林省牢记总书记嘱托,切实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抓住科技兴农的“牛鼻子”,在智慧农耕上下足功夫,让现代农业科技和大数据应用在农田里“碰撞”,让粮食生产更有“科技范儿”,粮食品质更好,农民种粮更轻松。

吉林省德惠市菜园子镇蟹稻遍地金黄,美不胜收 图片来源:吉林日报石雷

  2021年秋,喜讯传来。在连续8年粮食总产量保持在700亿斤的基础上,吉林省粮食总产量突破800亿斤。

  牢记嘱托扛起粮食安全责任大旗

  在梨树县白山乡达利农民专业合作社里,一个个储粮仓里装满了金黄的玉米。

  “2021年,玉米产量高品质好,棒大、轴细、籽深,平均公顷产量达到2.6万斤,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合作社理事长董雅丽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梨树县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梨树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21年粮食产量达到41.2亿斤,实现“十七连丰”。

  稳产量,就要稳住粮食种植面积。2021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8581.95万亩,比上年增加59.28万亩。

  田成方、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现粮食丰产、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的重大举措,今年,吉林省将新建高标准农田550万亩。

  科技赋能农民挑上“金扁担”

  “农机+农技”,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覆盖面全国第一。

  5G监测、植保无人机播种、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从牛耕肩挑的传统劳作,到机械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这根“金扁担”,让“中国饭碗”里的吉林粮越来越多,让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我们村去年粮食均产每公顷2.5万斤,相比上年,每公顷能增收3000元至5000元!”全国人大代表、榆树市刘家镇永生村党总支书记王艳凤说。

  王艳凤表示,农业生产、管理、运营的科技化、精细化、市场化需要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希望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农村人才待遇,鼓励一些涉农类毕业生扎根农村、服务农村。”

  人勤春来早,广袤的黑土地上,农机声隆隆,宽大的铁犁翻起深厚的黑土,农机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手把手地“传经送宝”,一幕幕科技兴粮、绿色兴粮、力促粮食生产稳产提质的大戏正在白山松水间上演……


编辑:郭同欢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