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思想碰撞,干货满满 大咖齐聚,为河南番茄产业寻找金点子

2022-03-12大河报

研讨会现场,大咖齐聚,共同“把脉”河南番茄产业发展。

杨新芳河南鑫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凯泰格领航(北京)农业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谭萍樊雪婧杨惠明文白周峰摄影

  番茄是“狼桃”吗?番茄的外号是什么?什么是优质番茄?河南番茄产业如何跑出新赛道?

  昨日,2022河南(汝南)优质番茄产业发展观摩研讨会在驻马店市汝南县举行。数十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总结好模式,发现好品种,推广好设施,寻找打造好品牌的“金点子”。

  本次研讨会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驻马店市人民政府指导,汝南县人民政府主办,大河报(大河传媒有限公司)承办,以“优品种、强设施、创品牌——拓展河南番茄产业发展新赛道”为主题,聚焦产业振兴,为“一县一业”发展助力,为河南“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现状】

  兴农富农,河南设施蔬菜发展旺

  为什么河南要举办优质番茄产业发展观摩研讨会?为什么举办地是驻马店汝南县?从参会领导的致辞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张西瑞介绍,近些年,河南设施蔬菜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21年设施蔬菜播种面积315万亩、产量1367万吨,设施蔬菜的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农业产业带农、兴农、富农的重要途径。

  现场,驻马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晓文在致辞中说,作为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驻马店常年蔬菜种植面积175万亩、产量450万吨,其中番茄常年种植面积13万亩、产量36万吨。

  “汝南县要当好番茄产业发展‘领头羊’,努力在番茄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刘晓文说,拥有40余年番茄种植历史的汝南县,是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和全国设施蔬菜种植示范县,在2020年底还获批创建番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如何发展好番茄产业?刘晓文表示,驻马店市已经出台了番茄产业发展振兴实施方案,联合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通过培育发展壮大鑫芳生态农业等骨干龙头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推动番茄产业做大做强、提质增效。“恳请专家将更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带到驻马店,为我们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中共汝南县委书记李卫明也现场表示,汝南县将全力支持培育番茄产业发展,以农业科技为引领,不断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努力打造“全国顶尖”的鲜食西红柿产业集群,树起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真正让汝南的小番茄,走出河南、红遍全国!

  “河南番茄看汝南。上世纪80年代,设施蔬菜已在汝南县推广。”中共汝南县委副书记、汝南县人民政府县长杜娟介绍说,汝南县常年蔬菜种植面积30多万亩,优质番茄设施种植面积5万多亩,打造了“番顺”“汝宁”“绿苑”“菜园王”等知名品牌。“未来,汝南将着力搭建一个好平台、创造一个好环境、营造一个好氛围,以技术共谋发展,以创新实现共赢,共同打造科技研发的试验田、产业创新的示范园。”

  【观摩】

  小小番茄,种出设施蔬菜大产业

  昨日上午,汝南番顺西红柿产业园迎来一批“专业”客人。

  园区内,300多个标准化种植大棚令人赞叹。走进种植大棚,绿意葱茏,一人多高的番茄藤蔓上挂满果实。

  “怎么保障恒温?”“一季产量多少?”……参观嘉宾抛出一个个问题。现场,讲解员细心解答,分享种植“秘笈”。

  2号大棚内,皮薄瓤沙的番顺8号引来大家的争相品尝。“嗯,味道不错,酸甜适中!”嘉宾们纷纷点赞。据了解,2号大棚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日常恒温在23℃~26℃左右,其内种植的番顺8号58天自然成熟。

  在种植水果西红柿“小鸿运”的大棚内,大家见到了无土栽培技术:轻简自控无土栽培SAS技术。据介绍,该技术不仅高产高效投入少,还省肥、节水、环保。随后,杂交一代樱桃番茄“黄金甲”,个头小巧圆润,颜色鲜黄,口感清甜,更是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和追捧。

  现代化的日光温室,工厂化育苗中心及仓储配套设施,让参观嘉宾们开眼界、长见识,收获满满。

  【研讨】

  大咖齐聚,金句频出、干货满满

  什么是智慧农业?为什么要做农产品品牌?河南番茄怎样打出响亮招牌?……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们思想火花碰撞、金句频出,干货满满!

  红果果串起红火火

  “未来,中国的优质番茄是谁?我希望,就是番顺!”河南鑫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新芳掷地有声,我们希望,番顺番茄代表中国番茄走向世界。

  定位58天自然成熟,以规模化和现代化为拳头,“番顺”番茄逐渐成长为市场“热宠”。

  一串串红果果让老百姓的生活也过得红红火火,而这才是杨新芳的情怀所抵:“一览无余绿红园,万千民富终开颜。”

  在他的“番顺”产业园里,农户承包大棚只交番茄不交钱,按照“统一农资、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番顺”模式,让家庭农场和种植户紧密结合,创新建立了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去年在分红大会上,一农户的分红金额接近20万元。”杨新芳说,通过品牌农业,拉动集体经济发展,涉及360个村集体,惠及2万农户,累计分红5500余万元;通过现代西红柿温棚,分拆成独立创业单元,大量孵化农民创业,2021年创业人员净收入0.5亿元,人均6万元。

  在细节上做到极致番茄产量噌噌涨

  “国内番茄种植这两年实现翻番的增量,技术装备上也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也随处可见。”研讨会上,泰格领航(北京)农业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郑凯分享了国内番茄种植现状。

  同时,他也指出我国大型设施种植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行业间的协调不够,温室装备、信息技术、品种、栽培技术等缺乏密切配合度。

  郑凯提出,高档设施用于蔬菜生产,只是传统生产方式的补充,而且应先有市场定位和分析,然后再考虑温室建设的档次和配置。

  他说,“我们只要在细节上做到极致,番茄产量上肯定会超过国外产量。”

编辑:张馨予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