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籍航天员陈冬再次逐梦太空 曾经“孩子王”,成了此行指令长
陈冬和姚志强(左)的合影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韶萌 袁敏 文 受访者供图
时隔五年八个月,河南籍航天员再飞天!6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传来最新消息,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定于6月5日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组成,河南籍航天员陈冬担任指令长。
好消息传回,家乡父老都牵挂着出生于洛阳的航天员,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上陈冬曾经的班主任、原铜加工厂中学(现洛阳市第二十二中学)老师姚志强。
“这回陈冬担任指令长,我相信他一定能顺利凯旋”
“上回一共待了33天,这次一去要半年。”在高兴、祝福之余,姚志强坦言,“学生将远行,哪个老师都会牵挂、担忧。”
时钟拨回2016年10月17日上午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洛阳航天员陈冬被成功送入太空,这是他首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他也成为遨游太空的洛阳第一人。
“当时执行完任务后,他回了趟洛阳。”指着当时的合照,姚志强回忆说,2017年春节,执行完飞天任务后回洛阳的陈冬,专程来看了他。
如今再次飞天,姚志强骄傲之情溢于言表:“我相信他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姚志强说,相比于“初征”,得知陈冬此次再“出征”时他的心情比较平静,“这回陈冬担任指令长,肩上的担子重了,我相信他一定能顺利凯旋。”
少年陈冬:沉静机敏、“学生头子”
“学生头子”“班长”“爱徒”“学霸”“飞行员”……在姚志强心里,立志献身军旅并成为一名飞天的航天员,陈冬是他心中的传奇。
1991年,13岁的陈冬上初一。“陈冬从小在工厂里长大,在小伙伴中间是有名的孩子王。”作为班主任,姚志强还记得当年选班长的情景,“那时候我不了解刚入学的这帮孩子,就让大家投票选班长,陈冬高票当选,班上有很多他的小学同学,大家都对他非常支持。”
作为班长,陈冬这一干,就是6年。姚志强回忆道,陈冬成绩优秀,为人低调,执行力强,喜欢运动,爱踢足球,身体素质很好。为让同学们学习和体能全面发展,班里经常组织一些体育活动,作为班长,陈冬平时不仅要督促同学们完成学业,还会主动承担起组织班里的体育活动。
“他处处事事都会考虑周到,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和稳重。”姚志强说。
一个飞行梦,一段师生缘:曾登报寻找陈冬
读初中时,陈冬因为好奇,去图书馆找过有关卫星和天空的书看。1996年,姚志强的一名学生考上了飞行员。这对班级里其他学生有很大的鼓舞。
姚志强鼓励推荐陈冬也参加招募飞行员的考试。“他身体素质好,性格沉稳,应该成功几率很大。”姚志强说,这也是当时推荐他的原因。没想到,1997年,陈冬通过了严格体检、初试复试最终被长春飞行学院录取,成为一名飞行员。
考上长春飞行学院后,逢年过节陈冬也从没有忘记对姚志强的电话问候,姚志强也一直挂念着陈冬的发展。然而,几年后他与陈冬断了联系,多方打听也未有音讯。2012年,思念学生心切,姚志强还通过当地媒体登报寻找陈冬和另一名学生,几经辗转终得知陈冬已经成为一名航天员。
“整整6年,他几乎把自己和外界隔绝。”姚志强告诉记者,为了实现飞天梦想,陈冬全身心地投入训练。
姚志强告诉记者,每每和陈冬联系,他都很感谢洛阳对他的培育和关注,感谢父老乡亲给予的鼓励和支持,对家乡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表示祝贺。
最近一次回洛阳为家乡孩子们种下“太空梦”
去年,陈冬特地回到洛阳,在母校以“梦想的力量”为题开展了励志报告会,站在讲台上,陈冬说:“梦想的力量往往超乎你的想象,只要你愿意,梦想就会为你加油!”
面对学生对太空之旅的好奇,陈冬有问必答。“在33天的太空之旅结束后,我的个子长了4厘米,体重减了5公斤,还从单眼皮变成了双眼皮。”针对学生提问太空之旅后身体的变化,陈冬笑着回应。
陈冬回忆,在训练中,他曾三天三夜不睡觉。这是为了训练航天员在狭小环境中的心理适应性,训练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为考验大家,每名航天员身边都放了床,但没有一个人去睡。
对于这6年的艰苦磨砺,陈冬说,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内心的坚定能战胜身体的不适。在他眼中,运动是减压的最好方式,大汗淋漓后冲个热水澡,会让他瞬间释放掉所有压力。
他激励大家:“拼搏的道路才最壮美,最泥泞的道路才能留下最深的足迹。”
曾接受大河报专访:是航天事业选择了他
浩瀚宇宙,人类突破极限,探索星空的脚步从不停歇。中国航天的征途是日月星辰,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的脚踏实地。陈冬曾接受大河报专访,揭秘其飞天前的心路历程,太空中不一样的生活,以及落地后身体和心理的变化。
小时候,陈冬对军人就很崇拜,他回忆中学时代,同学中,谁有个军绿色的小挎包,就感觉非常牛。
高二那年,陈冬一名师兄参加招飞,并通过体检,拿到录取通知书,陈冬所在的学校是洛阳市二十二中,即原洛阳铜加工厂职工子弟中学。这事发生在他身边,对他触动很大。
1997年年初,他在洛阳市参加了招飞初检,并通过。在初检之后,他参加了高考,然后去济南参加招飞的复检。
“本想一只脚已经跨进军校的大门内,却没想到,一只脚却绊在大门外。”陈冬说。
在复检过程中,视力要求标准是1.0,而他的视力只有0.9。
“当时心情非常沮丧,但是,第一志愿仍然填写的是空军长春飞行学院。”陈冬说,是航天事业选择了他,在高考成绩出来后,分数过了本科线,据他后来了解,报考学校经过研究,认为他的视力下降,是高考复习用眼所致,暂时性地下降0.1,以后调节保养好,是完全可恢复的。学校在考虑综合身体和成绩的因素后,还是把他录取了。
从教练机到战斗机到飞船足足等待17年
陈冬经历的“三级跳”,足足用了17年。
在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两年的学习、训练后,他完成所有的基础科目。1999年,陈冬开始飞行。初级教练机6型飞行训练一年后,是高级教练机。2001年,陈冬被分到浙江嘉兴,开始飞战斗机,机型是强击机5型。
2009年夏天,陈冬的机会来了。我国开始进行第二批航天员选拔,这个机会能实现陈冬飞得更高、飞得更远的梦想。
这时陈冬正在西北某地执行演习任务,而航天员选拔体检在南京,不可能从任务中撤回。在演习过后一个月,上级告诉他,因为选拔条件非常高,符合的人不多,让他和其他几个战友再去参加体检。
时至今日,陈冬仍难掩自己的兴奋心情。体检后,他顺利通过了。“就这样一步步成为航天员。这是上天对我的眷顾。”他说。
编辑:陈梦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