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退伍军人从茶艺“小白”成长为冠军导师 成为茶文化的传播者

2022-08-05大河报·豫视频

王琳东第一次参加茶艺技能竞赛

王琳东衣着复古

  □统筹 李恒 执行 大河报·豫视频 记者 宋聪俐 通讯员 祁静文 受访者供图

  脱下军装换上唐装,用当兵时磨出老茧的双手在茶香氤氲中选茗、烹茶,这样一种由内而外的反差感,让不少人对王琳东产生了好奇。

  这个出生于1993年的天蝎座男孩,有5年军龄、6年“茶龄”,从风吹日晒铁骨铮铮到品茗静气优雅质朴,在王琳东身上看不到两者的冲撞感,他反而将两种气质和谐地融于一身。

  “要当就当最优秀的兵”从倒数逆袭成第一

  2011年,18岁的王琳东怀着一腔热血,填报了征兵志愿。“爷爷曾经是通信兵,从小我就听他讲当兵的故事,对部队生活一直很向往。”同时激励着他的还有电视剧《士兵突击》里“不抛弃、不放弃”的钢七连,以及主人公的励志故事。

  顺利通过选拔后,王琳东到上海当起了义务兵,彼时只有90斤的王琳东在一开始的体能训练中,只能完成3个标准动作的俯卧撑,各方面成绩都是倒数。

  “刚去的时候胳膊没有劲儿,标准俯卧撑只能做3个,天天被班长‘加班儿’。”不服输的他当时脑海里只有一个“拼”字,不甘落后也不愿拖集体后腿。除了班长的加练,他也给自己安排了额外的训练任务。胳膊没劲儿就不停拉单杠,俯卧撑从细抠动作到不断挑战身体极限。在半年后的新老兵比赛中,他愣是完成了700个标准动作的俯卧撑,给新兵挣了面子,也完成了自我挑战。

  当兵第二年,王琳东参加了预提指挥士官集训。这是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经历,100天的集训时间里,除了刺杀、格斗、射击、拳法等“硬”科目,还有理论学习。为了如愿加入一线战斗班,这三个月的时间里,王琳东每天晚上只睡四五个小时,勤学苦练,最终以中队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成为了一名士官,并提前当上了班长。

  从普通战士到带兵班长,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责任的升华和精神的洗礼。如今的王琳东在用训练磨出老茧的双手泡茶时,还会不断回想起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的日子。在部队的历练塑造了他性格中认真坚毅的一面,他至今都还保留着部队里的一些生活习惯。

  与茶结缘,开启技能人生

  2016年,王琳东退伍回到郑州,他参加了一次由郑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偶然结识了郑州技师学院的茶艺技能大师祁静,她后来也成为了王琳东茶艺学习道路上的指导老师。入读郑州技师学院,王琳东开始刻苦钻研茶艺,因表现优异,2017年4月留在学校担任负责学院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全民技能提升、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等项目的带班班主任,技能人生也由此开启。

  在此期间,只要有茶艺课程,课下他是班主任,课上他是学员。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琳东在学校推荐下参加了郑州市第四届职业技能竞赛茶艺师大赛。“赛场就是战场,能打仗打胜仗是作为一名军人的基本素质。”作为“茶圈小白”的他深知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拖团队后腿,一接到比赛通知就立刻投入了紧张的训练。当兵出身最不怕的就是吃苦流汗,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天练成百上千次,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在部队学到的集体荣誉至上的观念让他丝毫不敢松懈,最终,他和其他选手一起为学校赢得了团体第一的好成绩。

  这是他离开军营,回归社会后的第一场比赛,关于人生的新方向,王琳东更加坚定。

  用部队作风指导学生教出市赛冠军

  赛后王琳东不断总结比赛经验,继续一边刻苦钻研茶艺,一边辅导学生参加比赛。

  他独创了用部队管理方法指导学生的教学模式,不仅培养出了2020年郑州市第一届学生职业技能竞赛茶艺师大赛冠军,也因此被评为郑州市优秀指导老师。

  “茶艺技能竞赛,旨在让更多的人接触茶文化,学习茶文化,传承茶文化,虽然茶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内在学问很深。”

  比如,在茶艺技能比拼中,会有许多规范性礼仪动作,王琳东在教学中灵活运用部队的教学方法,把标准化动作进行拆解。以分汤动作为例,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他都要求学生做到零误差。他还要求学生们早上6点起床,先散步,调整呼吸,规划当天的学习内容,然后回去整理内务。

  带领王琳东入行的祁静老师,提起他满是赞许,“他做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茶艺‘小白’,到优秀的茶艺师,他始终将部队的作风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一招一式的练习都非常刻苦。在这次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王琳东获得优胜奖,标准化的操作征服了现场的评委老师,都希望他能录制一个标准化教学视频。”

  与茶艺技能结缘之后,王琳东不断成长蜕变,认识到了技能的宝贵,感受到了技能成才带来的充实与满足。谈及未来的计划,他说,“想要继续磨炼自己的技能,做好教学工作,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以茶为载体,把河南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播出去。”


编辑:陈梦伊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