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赶考路”上再寻焦裕禄丨从“追光者”到“成为光”

2022-08-18大河网

大河网讯 薪火相传,绵绵不绝。8月16日起,“‘赶考路’上再寻焦裕禄”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奔赴郑州、平顶山,探访焦裕禄精神的传承者,聆听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故事。

郭天财:“我一辈子就‘嫁’给小麦了”

郭天财是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也是河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小麦栽培方向学术带头人,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郭小麦”,他带领课题组依据河南生态生产条件和小麦生长发育特点,集成了选用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使河南小麦亩产由1949年的85斤提高到目前的850多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近1倍;全省小麦总产量由51亿斤增加到720多亿斤。

以前,河南农村曾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小麦小麦,(亩产)不过一百(斤)。”现在随便找个农民问一问,一亩地一般都是1000多斤的收成。

“焦书记就像‘光’一样感染着我,我是‘生也小麦,死也小麦’。”郭天财笑声爽朗地说,“栽培麦苗就像培养自己的孩子,心里总是记挂着,我一辈子就‘嫁’给小麦了。”

1977年,郭天财毕业留校,从事教学和小麦科研工作。2021年,郭天财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受邀现场观礼“七一勋章”颁授仪式。

“其实,我是受益者,是河南8000多万亩小麦的生产面积给我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报效祖国的舞台。”郭天财叮嘱记者,“不要拔高我,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种地人。”

“我是搞小麦的,想把小麦研究好、种好,保证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郭天财的愿景说起来特别质朴:实现粮食安全与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让老乡们挑上“金扁担”。

谈及未来,他说:“我还要继续学习、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郭光俊:“我一定要当一名好医生”

郭光俊是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名乡村医生,自1966年行医至今已走过56个春秋。

56年来,郭光俊抢救和护送转诊了不少像农药中毒、肺炎心衰、急腹症、急性脑血管病等危重病人。他告诉记者:“我有一句印在心中的格言,那就是‘病人的生命大于天’。”

上中学时,看到家乡群众看病困难,为了改变家乡缺医少药的落后卫生状况,郭光俊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外出求学,到洛阳、北京、沈阳等地发奋苦学十三年。学习结束后,他回到贫穷的家乡,扎根农村五十载。

“我时刻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就想守着病人,说说笑笑,为他们服务一辈子。”为了方便群众就医,郭光俊每天24小时值班,无论是酷暑严寒或刮风下雨,他身背药箱走村串户为村民送医送药,从未间断。

他带领支部党员配合镇、村入户为本村37户110人贫困户人口建档立卡,为贫困户村民义诊和体检。同时,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设置服务站24小时急诊电话,随时应诊服务到家。

从一个常年在大山中采药的赤脚医生到“全国最美乡村医生”“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昔日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已鬓发斑白。郭光俊告诉记者:“焦裕禄精神始终滋育着我,我一定要当一名好医生,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防病治病,让他们一辈子都平平安安地种庄稼。”

王建勋:“能让机器每天正常运转,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事”

王建勋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公司捻织二厂布机保全工段长,始终扎根基层一线,践行“工匠精神”。

“一大早来到厂里面,巡查设备、查看日志,开始一天的工作。”在工友们的印象中,王建勋总是这样忙碌着。

曾有人问王建勋:“天天围着机器转,你就不烦吗?”

他说:“要是活儿干不好,饭我都吃不下,觉也睡不好。能让机器每天正常运转,对于我来说,就是最大的事,也是最高兴的事。”

焦裕禄的“三股劲”让王建勋感触深刻,他说:“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我要像焦裕禄那样,忠诚事业、无私奉献,迎难而上、冲锋在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干好自己的工作。”

实际上,他也是这样做的。

2013年,帘子布公司捻织二厂第一台进口喷气织机左侧齿轮箱出现故障。此时,如果聘请国外厂家维修,不仅耗时长,而且费用不菲。

面对难题,王建勋主动请缨,钻进设备底部不足半平方米的狭小空间抢修机械。没有图纸,他就先用摄像机录下每一个螺丝的位置,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拆除上百个螺栓。光是完成拆卸任务,就用了3个小时。因为长时间蜷身作业,拆卸完出来时,他全身肌肉都已麻木。

凭借对工作的这股韧劲,王建勋参加工作至今,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他告诉记者:“我心里有一种执念:总想让机器运转得更好,甚至不允许机器有一点儿瑕疵。”

宋兆普:“我想让这群孩子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宋兆普是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从医40多年,诊治骨髓炎、股骨头坏死、小儿脑瘫、肿瘤、老年痴呆等疑难杂症患者多达120余万人次。

出身中医世家的宋兆普,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幼学习中医。跟随父亲治病救人的经历,造就了他的医者仁心。

“小时候,父亲就给我讲焦裕禄的故事,可以说焦裕禄精神伴随着我长大。作为一名党员医生,治病救人是天职。”宋兆普说。从2009年5月开始,他义务救治福利院的脑瘫弃婴,开始了自己的“慈善”之路。

宋兆普回忆,刚开始免费治疗脑瘫患儿时,他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因为当时中医治疗脑瘫没有被官方认可,所以没有专项资金,孩子们的治疗费用大多是他自己出的。“每个脑瘫患儿一个月花费四五千元,一年就是五万多元。一百多个孩子,一年就是六七百万元。”他告诉记者。

面对种种困难,宋兆普依然坚持下来,一干就是13年。13年来,他带领医疗团队公益救治脑瘫弃婴3000多名,已有1600多名趋于正常化。

2015年开始,宋兆普还将高超医术和仁爱之心播撒到新疆和田地区,他先后16次赴新疆考察巡诊,共接收66名新疆脑瘫患儿来到医院免费治疗。

现如今,宋兆普已连续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我做慈善治疗脑瘫患儿,只想让这群孩子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脑瘫儿童,让这群孩子早日康复,幸福快乐地成长。”宋兆普说。(张欣慧 韩淼宇 魏凯)


相关推荐

 · “赶考路”上再寻焦裕禄丨“铁粉”裴春亮的乡村奋斗记

 · “赶考路”上再寻焦裕禄丨这曲关于焦裕禄的戏 已经唱了上千场

 · “赶考路”上再寻焦裕禄丨一棵泡桐“长”出民族乐器产业

 · “赶考路”上再寻焦裕禄丨站着是挡风沙的树 倒下是富村民的琴

 · “赶考路”上再寻焦裕禄丨人均收入翻一番 尉氏县智慧农业赋能“希望的田野”

 · “赶考路”上再寻焦裕禄丨全国网络媒体走进尉氏“追光” 89岁劳模:“我要把焦裕禄精神传承下去”

 · “赶考路”上再寻焦裕禄丨全国网络媒体走进尉氏“追光” 89岁劳模:“我要把焦裕禄精神传承下去”

 · 赶考路上再寻焦裕禄丨好时节为什么重读焦裕禄?听这场读书会上青年们怎么说


编辑:张馨予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