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书香丨杜海龙:阅读圆了我的梦 建文化馆传承红色精神
【核心提示】2022年7月21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书香河南建设实施方案》,书香河南建设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书香河南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于9月22日拉开帷幕。阅读改变命运,书香照亮人生,从那些书香故事中、从那些中原读物里,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看到了时代的出彩。大河网策划推出《“豫”见书香》系列报道,聚焦那些因读书而改变命运的人和事,以及那些为我们带来指路明灯的书店与读物,共享精神食粮。
大河网讯 “学习是灯,努力是油,要想灯亮,必须加油。”南阳市方城县红色文化馆的创始人杜海龙用一句谚语说出了读书的意义。
杜海龙的微信头像
“8分钱一本连环画”的记忆
“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看战争题材的电影、一些红色的书籍还有连环画,当时一本连环画8分钱……”杜海龙讲述着自己儿时借书买书的经历,“我记得很清楚,父亲一个月三十四块八毛二分钱的工资,经常会给我们几分钱让我们姊妹6个去买书看,买电影票。”受这些电影和书籍的影响,杜海龙当时只有一个梦想就是进入部队成为一名军人。1979年10月,杜海龙报名参军并进入部队。
入伍6年,由于杜海龙在部队经常办黑板报的缘故,经常读到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他说“不能回到那个年代,就在这个时代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把英雄们的精神传承下去”。于是,第二个梦想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在退役之后,杜海龙开始琢磨起自己在部队收藏的红色书籍和物件的去处,便萌生了建立红色文化馆的想法。
说干就干。复员后回到方城县,杜海龙花光了40年攒下的数十万积蓄在自家顶楼建起了红色文化馆,选择2018年8月1日这一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天作为文化馆的首次开放日,军旅作家周大新为馆题名“方城红色文化馆”。
馆内展览着杜海龙收集到的2800多件展品,其中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时期系列党史文献和文物。红色文化馆常年免费开放,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5年来,接待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数万人,并成为当地多所学校的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杜海龙正在为学生讲解红色故事
“这么多人热爱红色文化,我觉得我做对了”
拿起喇叭,讲起故事。这是杜海龙接待访客时的常态。
在方城县红色文化馆建成之后,领袖照片、红色书籍、红军生活用品等丰富的馆藏,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后来有许多初、高中学校也慕名而来,老师带学生,学生带家长,来的人越来越多。
红色文化馆内开起了一场场读书会、找红色经典、红色作文写作等活动。在开读书会的时候,他经常会和同学们一起再读先烈故事,在读书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因为故事而感动落泪,“我觉得我办这个馆是有作用的,和同学们同读红色书籍是有意义的。”杜海龙在接受采访时说。
杜海龙在开馆后也成了“红人”,被聘为10余所学校的校外学雷锋辅导员。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杜海龙为学生们讲红色故事,鼓励他们传承革命前辈精神,好好学习报效国家。“有一次在路上,一名学生拉住我给我鞠躬,他父母也向我表示感谢,说孩子听了我的讲解、收到我送的红色书籍后变化很大,像换了一个人一样。”这也让杜海龙感叹道,“如果能够以自己的微薄力量将红色知识和文化送进家庭,拉回几个沉迷游戏的孩子,我觉得我这40年的人生理想值了!”
杜海龙走进校园为学生题词
是捐书者是作家也是读者
“小时候在家中与兄弟建立的阅报栏是阅读的萌芽”,进入部队后坚持阅读习惯,在看报的时候剪报,把剪辑成册的报刊精粹,按照内容排好目录,分门别类归纳整理为《中国卷》、《国防卷》、《心理卷》,用牛皮纸作封面,收藏起来。在2013年,杜海龙婉言谢绝众多收藏家的高价收藏要求,毅然将剪辑了30多年的剪报、藏书、以及珍贵文献2800多册和800多本连环画捐给了南阳师范学院,被该校授予“荣誉馆员”的称号。
他翻阅书籍、询问旧人,创作出了《家乡烩面暖暖情》、《世界上最早的军用干粮——博望锅盔》、《正本清源探史实,七十年前案由清》、《城壳篓旧事》等文章,被誉为“方向盘上的历史专家”。其中,《城壳篓旧事》被省市县政协文史资料收录在册,后来又被首都师范大学拍摄成同名电影,参加世界大学生电影节展演,杜海龙成了传播方城文化的使者。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几年来,杜海龙先后获得“南阳首届十大书香个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科技创新优秀人物”等荣誉称号。
书香河南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开展之时,杜海龙推荐了两本阅读书籍:《苦难辉煌》和《为什么是中国》。他说:“读红色经典,学习革命先驱战胜困难的精神,可以从中感受到力量,会更加珍惜当下幸福的生活,用自己的力量创造美好的未来。我的信念就是要把红色文化馆办好,让红色精神代代传下去。”(李连凡)
相关推荐
·“豫”见书香丨谢秀霞:用书中“智慧”抚慰心灵 让我们有力量
·“豫”见书香丨徜徉书海!一起来逛逛“书香河南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主展场吧
·“豫”见书香丨刘磊:让喜爱阅读的人相遇 实体书店是看得见的未来
·“豫”见书香丨李翠利:微光点燃火种 做孩子通往阅读殿堂的“摆渡人”
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