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被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 漯河的“幸福之城”是这样打造

2022-09-29大河网

  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 赵檬)9月29日,“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漯河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漯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在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漯河市综合成绩排名全国第二、河南省第一,也是河南省唯一受到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的全国文明城市。

  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漯河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直线上升,那么,漯河市是怎样打造“幸福之城”的?漯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常英敏在发布会上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常英敏说,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漯河始终坚持创建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统筹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三个环节,统揽群众的生产、生活、生态所需,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居民幸福感连续三年蝉联全省第一,去年在地市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位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漯河正成为宜居宜业、文明健康的幸福之城。

  聚焦文明供给,让城市更宜居

  近年来,漯河先后投资1100多亿元,实施城建交通项目1355项。

  新建、改造、打通城市道路230多条,新建改造市区桥梁9座,达到现在的20座。“冬病夏治”新增供热面积1200多万平方米,惠及群众40余万人;“夏病冬治”改造雨污分流主管网336公里,城区覆盖面达80%以上,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相继建成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城市展示馆等,新增绿地约100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居全省前列,新建游园广场106座、健身乐道680公里,中心城区沙澧两河四岸70公里岸线4A级景区贯通开放,医疗、健身、养老、文化、体育、阅读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让市民尽享惬意品质生活。

  聚焦文明管理,让群众更满意

  建立指挥部+专班创文工作机制,将创建工作融入行业日常管理,作为市委市政府周交办、月讲评固定事项,纳入全市绩效考评。

  在全省较早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私搭乱建等专项整治,文明餐桌、礼让斑马线、绿色出行已成为市民自觉行为,实施城市形象提升、民生保障改善、全民参与提升等十大行动,一老一小一青壮问题高效解决。

  率先将“侵占城市道路、违法停放车辆”行政处罚权移交城管部门,构建“网格+平台+快反+融合+铁脚板”五位一体工作架构,确保网格化、精细化、智慧化城市治理实现文明有序。

  每年开展“三问于民”活动,覆盖市民30余万户,常态化开展市长热线快速处理和“我是创文啄木鸟”活动,问题整改率达93%。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250个,受益市民10万余户,近千条背街小巷实现硬化亮化,新建改建180个公共停车场,今年新增车位1.2万个,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出行问题等到了有效解决,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提升。

  聚焦文明培育,让文明更精彩

  充分发挥112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

  完善先进典型培育、推荐、宣传、礼遇、褒奖机制,连续22年月评十佳市民、年评感动人物,2021年漯河16人入选中国好人榜,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耳熟能详的戍边英雄王焯冉、人民警察陈晓磐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奖及提名奖,漯河“好人之城”名片更加闪亮。连续18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力带动书香漯河建设加速推进。

  常态化开展“六文明”“10+N”志愿服务和网络文明活动,天桥义工团队连续15年开展“爱见周六”志愿服务活动,所在漓江路社区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特别值得大家关注的是2021年汛期洪水过境,全市党员干部带头,10万市民志愿者自发走上河堤、清除淤泥,打了一场漂亮的清淤护绿攻坚战。

  

  “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漯河专场新闻发布会

  ·居民幸福感连续3年全省第一 漯河怎么做到的?

  ·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困” 漯河市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被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 漯河的“幸福之城”是这样打造

  ·稳定经济打出“组合拳”创新发展按下“快进键” 漯河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组建12支“国字号”科创团队 漯河中原食品实验室打造全国食品产业创新“发动机”


编辑:张馨予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