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技术上如何操作人猴分流?峨眉山“猴事”未完待续

2023-02-27大河报·豫视频

清音阁猴区猴管员监管猴子举动

  □策划《看见》新闻部 执行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杜倩雯 陈甜甜 文图

  听说过人车分流,听说过人猴分流吗?近日,有关峨眉山将推行“人猴分流”的话题接连登上热搜榜,峨眉山的猴子有多调皮众所周知,有过“人猴大战”经历的网友纷纷对这一举措赞赏点赞,笑称:猴子的好日子终于到头了。

  从技术上来说,人猴分流如何操作?完全杜绝人猴共处,游客又怎么看?2月24日,大河报·豫视频《看见》记者实地探访四川峨眉山清音阁猴区,人和猴子在峡谷的两侧各自通行,隔溪相望。偶有小猴跑到峡谷底部的溪水旁玩耍,游客向其投掷食物。人与猴的距离不再是以前的“手牵手”,游客无法靠近猴群,猴群也遵守“规矩”,不来游客的“领地”。来自沈阳、河南等地多名游客向记者表示:“这样的人猴距离让人感到安心,但跟猴子互动的体验感确实差了许多。”

  一个技术问题:人和猴子究竟如何分流

  据多名峨眉山景区工作人员说,峨眉山清音阁猴区早在2020年就已经开始推行“人猴分流”举措,此次旧闻重热实属意外。而网友们关注的“人猴分流”举措,具体可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

  劝离在此经营的原住民

  “峨眉山清音阁猴区,此前除了游客与猴子,还有本地靠卖猴粮、帮游客与猴子合影为生的200余名原住民。”已在峨眉山景区工作三十年的张威说。

  依靠猴子为生的原住民、来与猴子互动的游客、等待游客喂食的猴群,三者形成了一条紧密结合的生态链。鉴于此,峨眉山景区决心借助清音阁猴区特有的峡谷地貌,在此地开展“人猴分流”试点工作。2019年,景区开始了劝离在此地从事经营活动的原住民的工作,给予补偿,2020年初该项工作基本完成。

  第二步

  改造基础设施

  原住民搬走以后,景区拓宽了人行通道,用高门封闭了原先游客可近距离接触猴群的观赏栈道。将峡谷的一侧完全留给猴群,献出缓解人猴冲突问题的“诚意”。顺水而站,右侧是被安装了小秋千、铁链桥的猴群游乐场;左侧是只能游客经过的步行道,中间一条溪流相隔,拉开了人猴距离。2020年下半年,清音阁猴区改造工作基本完成。

  第三步

  猴管员监管

  “有的猴子行动灵活,会‘不守规矩’渡河,然后跑到人行栈道上。我们猴管员的职责之一就是将它们驱赶,让它们形成不能爬到这里来的行为习惯。”猴管员刘昕介绍,猴管员的职责就是保证游客和猴子的安全,既会阻止游客投喂不适宜食物,又会监管猴子动向,不让它们轻易“越界”。

  在记者待在现场的近两个小时内,只有一只猴子试图攀爬至人行步道,但被穿红马甲的猴管员喝止,猴子听到喝止声,立即跑开。据了解,目前,清音阁猴区猴管员有13人,他们的工作时间依据猴子出没此地的作息而定。

  有的地方“人猴分流”,有的地方将猴“分流”

  “从2020年开始推行‘人猴分流’以后,清音阁猴区被投诉猴子伤人事件直降为零。”峨眉山景区工作人员王桐称,该举措效果显著。

  虽然峨眉山“人猴分流”举措效果明显,但目前也只有在清音阁猴区推行。即使在游客最多、多个猴群常出没的峨眉山热门景点之一的金顶,也无法照搬实行。

  “我们推行的‘人猴分流’举措要依赖地形地势。”王桐解释道,清音阁地势为峡谷,河流成为天然分隔物,但金顶两侧为悬崖峭壁,猴子最擅攀爬,很难用人工屏障去拉开人猴距离。“我们景区还在思索更科学的方式去进一步推行‘人猴分流’的举措。”

  事实上,国内许多景区都面临着“人猴大战”的难题,但他们的应对方案不尽相同,有的景区选择将猴“分流”。

  比如,贵阳黔灵山公园多年来持续面临猴群种群扩张明显、猴子伤人事件频发等问题,于是,该景区决定自2021年12月1日至2023年5月5日将猴子分流。其具体举措是,将特定猴群带去其他需要猴子的动物园做种群质量的优化。

  四川泸山景区的猴子常常跑至山下抢学生东西、偷喝牛奶。为解决“猴患”问题,当地林业部门在2015年和2016年进行两次猴子分流行动,将一些顽劣的“泼猴”分流到外地,总共分流203只,减少了当地猴子伤人扰人事件发生。

  人猴如何避免“大战”

  “我认为人猴冲突的原因,一是因为猴群认定领地被侵占,二是有部分游客故意挑逗猴子。”峨眉山景区工作人员王桐解释,猴子的领地意识很强,人类进入山区,会让猴子认为这是进入了自己的地盘,而游客手中的食物则会被猴子认定是人类的“献品”,于是便会上手抢夺。

  另一方面,他见过一些游客故意拿食物在猴子面前挑逗,甚至会出声叫喊或上手拍打猴子的行为,这类行为均会导致猴子的突然反击,令双方“兵戎相见”。

  在没有推行“人猴分流”的峨眉山万年寺景区门口,记者看到有一只小猴突然冲出,抢夺了一名游客手中的矿泉水。抢到手后,猴子拧开瓶盖,大口喝着瓶中的矿泉水。在清音阁猴区,记者观察到一名游客不停晃着手中的食物,试图引诱峡谷底部的小猴跳上人行步道,但此举很快被猴管员制止。

  此外,在峨眉山长期从事动物研究工作的陆博表示,野生猴群的饮食习惯被人为改变,也是人猴冲突的原因之一。“人类喂食猴子虽然可以保护猴群,促进繁衍,但会加速猴子种群扩张、争夺食物,并会越来越依赖人类投喂。只要猴子依赖人类食物,争夺就不会停止。”

  据峨眉山猴管员刘昕说,峨眉山清音阁猴区的猴群目前有70%的食物为游客投喂,30%为野外觅食。在食物匮乏、游客稀少的季节,景区也会统一安排猴管员向猴子投递食物,但都是纯天然食物,以防止人工加工过的食品对猴群造成健康威胁。“目前景区正在努力调整猴子的食物来源结构,我们希望能让猴群回到野外觅食,这样也会减少向游客索要食物。”

  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智库)特邀研究员贺震公开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峨眉山的猴子攻击游客是对人类改变它们自然习性的一种回应。要使它们改变目前侵犯游客的恶习,唯一的办法就是约束人类的行为,严格禁止游客饲喂它们,一旦猴子在游客那里拿不到食物,过上三五年,久一点十年八年,猴子也许就会恢复到向大自然找食物的正常状态。

  (应受访者要求,张威、刘昕、王桐均为化名)

编辑:谭敏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