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论场丨从“功夫小子”到“功夫郑州”
□赵志疆
关于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你印象最深的瞬间是什么?是踏浪而行的“数字火炬手”,还是在水墨画卷上翩翩起舞的舞者,抑或是以潮水为琴、以浪头为键的那三个吉祥物?对于河南老乡来说,最津津乐道的恐怕还是塔沟武校的那群“功夫小子”。
本届亚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把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亚运元素融入各个环节,借助科技的力量彰显东方美学的独特吸引力与感染力。塔沟武校300余名学员参加了其中多个节目的演出,他们用几乎完美的表现展现了“功夫小子”的实力,再次为大型体育赛事贡献了“河南力量”。
实际上,“功夫小子”们早已见惯了“大场面”。自2008年参加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演出之后,塔沟武校逐渐成为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上的“常客”。10多年来,他们先后参加了广州亚运会、南京青奥会、北京冬奥会等盛会的文艺表演,给亿万观众留下了令人深刻的印象。
不仅于此,从2003年首次亮相春晚开始,塔沟武校的“功夫小子”已经连续20年参演春晚,成为全国观众喜闻乐见的“河南名片”。特别是2019年春晚,由两万名塔沟“功夫小子”演练的《少林魂》节目,引起了全球观众的关注并成为蔚为壮观的文化现象。
“天下功夫出少林”,“功夫”是中国最响亮的国际名片。提起中国功夫,不得不提起少林寺;提起少林寺,不得不提起河南、提起郑州。作为禅宗祖庭,少林功夫最突出的特点是“禅武合一”,讲究的是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强调禅为武之主,武为禅之用。这不仅仅是一种拳法,更是一种文化:禅武合一,文武兼修,才能超越自我、内心平和。这也正是河南人经常将“中”字挂在嘴边的原因——择中而居、持中而行,不偏不倚、不急不躁,一个“中”字,尽显文明底色与家国情怀,成为最具地域特征和价值追求的文化符号。
8月25日,2023郑州市文旅文创发展大会召开。会上明确了“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这一城市品牌,提出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强市,形成在全球范围内独一无二的品牌名片,引领全市文旅文创产业矩阵发展。
秋分已过,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中原大地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最近一段时间,2023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2023年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相继在郑州举行,“老家河南”吸引着无数关注的目光。
伴随着“功夫小子”在杭州亚运会上的精彩亮相,同爱同在同分享的“老家河南”与世界热情相拥、深度相融,“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的城市品牌也因此熠熠生辉。
编辑: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