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豫论场丨“豫语”有嚼头

2023-10-05大河网-河南日报

  □悦连城

  时值“双节”假期,亲朋好友相聚,免不了把酒言欢,畅叙幽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主家正要起身添酒,但见一位年长者面色微醺,左手五指并拢,罩住酒杯,右手轻轻摇摆:“中了,够量了,再喝,俺就要‘对地广播’了。”大家先是一愣,随后笑作一团,家宴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坦白说,作为文字工作者,笔者断然讲不出如此妙语:用“对地广播”形容喝高了的窘相,形神兼备、诙谐精妙。而诸如此类的“豫语”,在百姓的生活中俯拾皆是。

  听了“对地广播”段子,笔者开始有意识地听人们讲话,积累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表达,几天下来,收获满满。黄河水滋养了河南儿女,也洗练着中原官话。传承数千年的“豫语”,其张力和嚼劲,都令人赞不绝口。比如,揶揄某人爱自夸,一句“他家的跳蚤都戴着金戒指”,生动贴切、情绪饱满;再比如,说某人干赔本买卖,叫“光干不打粮食的事儿”,农耕文明的底色不言自明……此时,便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高手在民间”。中原文化传承数千年,语言表达经过岁月的沉淀、打磨,其深度、广度、精度,远非坐办公室里憋出来的“四六句”所能比拟。单就语言而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和无尽的力量。

  言及此处,意犹未尽。思绪随笔头荡开,对一些如走马灯般变换的“网言网语”,也想谈点自己的看法。笔者向来对那些无甚内涵的“网络热词”不感冒,什么yyds、扩列、duck不必……总觉得这些用谐音、简写、中英混搭等方式“硬造”出来的词汇,内容空洞、表达无力,除了新奇好玩之外,价值不大。当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话语体系,年轻一代随口说说,也无伤大雅。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今的社交媒体上,到处充斥着这种苍白的符号,而那些真正有感染力、有生命力的语言,甚至连“登台亮相”的机会都很少。

  网络空间的语言规范问题由来已久,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毕竟“文章千古事”。中华文明能历经数千年绵延不断,很大原因在于历代先贤积累下宝贵的思想财富,供后辈含英咀华。若干年后,我们希望流传下去的,肯定是那些回味悠长的“豫语”,而非生拉硬拽的网络符号。

编辑:张龙(大)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