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专家:坚持走中国特色道路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11月13日上午,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承办的“人口老龄化与健康养老”学术研讨会在省社科院举行。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原副校长杜鹏等来自省内外高校、政府机构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等共7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杜鹏在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与实践》主题分享时说,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保障。他说:“我们现在有2.8亿老人,2050年将发展到5亿多老人,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如果我们把它很好地解决,这对于全世界来说既是一个贡献,也提供了中国式的道路,提供了解决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新应对方式。”
之所以要走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杜鹏认为,首先是基于中国国情。这不但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国情,同时也有我们人口老龄化的国情。其次是经济发展需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我们正在跨越未富先老的阶段。“未富先老”体现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第三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保证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可以作为国家的长期战略稳步推进。
杜鹏表示,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以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能够更好地保障这一道路的顺利推进。
同时,杜鹏认为,中国老年人的消费潜力和养老服务市场前景巨大,并且有庞大的老年人才红利亟待开发利用。
“从教育水平看,现在的老人和20年前的老人是完全不同的。2000年时老年人49%是没上过学的,接近一半,如今老年人没有上过学的比例,已经下降到10%以下。”杜鹏说,许多老年人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老年群体同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在高质量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增量动能作用。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玲杰认为,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不可逆转的社会发展趋势,也是河南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省情。河南省社科院既要着眼全局,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也要立足现代化河南建设实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河南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开展老龄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服务。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聚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有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专家们围绕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研讨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新形势、贯彻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的战略任务;立足河南省情,分析了河南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居家适老化改造的现状与困境,同时也分享了老年康养照护供给体系建设、老年人口居住方式和健康状况关系、大龄农民工养老保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编辑:任昱炎